[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真空玻璃支撑柱定位排布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5300.2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1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宋驁天;郑剑锋;杜争;叶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孔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9/06 | 分类号: | B65G4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真空 玻璃 支撑 定位 排布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真空玻璃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玻璃支撑柱定位排布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用于传送支撑柱的送料组件、设置在送料组件末端且用于对支撑柱进行定位排布的整形排列组件,以及设置在整形排列组件下方的玻璃基板定位组件;整形排列组件包括由上到下固定设置且位于待布置支撑柱的玻璃基板正上方的第一层平板和第三层平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层平板和第三层平板之间且能够相对第一层平板和第三层平板水平移动的第二层平板,第二层平板和第三层平板均开设有呈同一种阵列状排布的贯穿孔,第一层平板的阵列状贯穿孔与第三层平板的阵列状贯穿孔错位设置。本发明每块玻璃基板的支撑柱定位的时间从数分钟缩短至15s以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空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玻璃支撑柱定位排布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平板真空玻璃是在两片平行放置的平板玻璃中间形成真空密封层,以实现隔热隔声的玻璃深加工产品。在平板真空玻璃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平板玻璃中间的腔室进行抽真空,但由于玻璃腔室在接近真空时,外表面的压强将达到1个大气压,已远远超过钢化玻璃的抗弯强度,钢化玻璃会弯曲变形,所以需要在两块玻璃间以一定间隔布置支撑柱用于抵抗外部气压。
支撑柱的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力学强度和视觉影响。一般来讲,支撑柱的设计采用1mm以下直径的金属圆柱,摆放的间距为40mm,成正方形矩阵或三角形排列。这样,每平方米真空玻璃需要多达600个支撑柱,必须要求使用高速自动化的设备进行布置,以满足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目前,对支撑柱的布置都是实施一对一的“抓取-定位-放置”过程实现摆放,由于支撑柱尺寸很小,需要极为精密的机构实现上述过程。由于单一机构某一次只能实现一个支撑柱的摆放,使得布放效率很低,若设置大量机构同时进行作业,则成本很高。同时,现有的方法仅能应用于特定结构或特定材料的支撑柱,其适应面很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真空玻璃支撑柱定位排布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柱布放装置结构复杂、布放效率低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真空玻璃支撑柱定位排布的装置,包括用于传送支撑柱的送料组件、设置在所述送料组件末端且用于对所述支撑柱进行定位排布的整形排列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整形排列组件下方的玻璃基板定位组件;所述整形排列组件包括由上到下固定设置且位于待布置支撑柱的玻璃基板正上方的第一层平板和第三层平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平板和第三层平板之间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层平板和第三层平板水平移动的第二层平板,所述第一层平板、第二层平板和第三层平板均开设有呈同一种阵列状排布的贯穿孔,所述第一层平板的阵列状贯穿孔与所述第三层平板的阵列状贯穿孔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平板的阵列状贯穿孔与所述第三层平板的阵列状贯穿孔之间的水平距离介于所述支撑柱的直径和所述贯穿孔的间距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平板和第三层平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介于所述支撑柱的高度与所述支撑柱的两倍高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平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沿宽度或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层平板且相互平行的多个凹槽,每一所述凹槽内均设有一排所述贯穿孔,且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平板上方且用于将所述凹槽内的支撑柱逐个推入所述第一层平板的贯穿孔内的支撑柱分散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分散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平板上方且能够沿所述凹槽的方向移动的横杆、连接在所述横杆上且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的多个刮板刷、设置在所述横杆两端的滑轨、设置在所述滑轨两端的升降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横杆在所述滑轨上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刮板刷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组件包括多个送料通道及设置在所述送料通道末端且用于控制支撑柱的送料速度与数量的闸板开关,所述送料通道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所述送料通道的一端与储料槽连通且另一端与位于所述凹槽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孔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孔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53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钥匙扣(BA0853)
- 下一篇:双肩背包(MLM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