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吸内科雾化喷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23557.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8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朱栋元;李菁;张莹;李建超;刘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徐佳慧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内科 雾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雾化喷药装置,其结构包括药剂瓶、药剂盖、吸嘴接头、双接器、吸嘴、喷药结构,药剂瓶的外螺纹与药剂盖的内螺纹连接,二者组成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药剂瓶的直径大于药剂盖。本发明打开药剂盖后,分别将导气管、气腔球、气流塔架与加压网、内氧斗、管柱分离,然后将药剂置于加压网上,流入管柱内,再将导气管、气腔球、气流塔架放入,喷洒时,液体上窜至气腔球后,再反窜至雾化结构上利用电源传递进行喷液雾化,在由导气管导出,经过吸嘴后进入口腔,吸入呼吸道。解决了喷管过长药物颗粒沉积在口腔、喉部等上呼吸道,无法深入下呼吸道的治疗和缓解了由于喷射压力过大,出现的缺氧、呛咳等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呼吸内科雾化喷药装置,属于喷药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口服药物治疗的方式较为普遍,但药物通过循环作用于发病位置需要一定时间,治疗周期较长,不能即刻缓解病症;目前是利用管子或者注射器将药物吹到咽喉部位进行消炎,但这种操作方式药物喷洒不均匀,且在口腔内部视角受限,不能很好地控制药物作用位置,导致药物效果不能充分发挥,使用受到限制,导致现有技术中的雾化机,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雾化治疗是将药物溶于水中,雾化成微小颗粒,在患者呼吸过程中进入呼吸道、肺等病患部位,最终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喉咙肿痛、扁桃体发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均为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
现有技术喷管过长药物颗粒沉积在口腔、喉部等上呼吸道,无法深入下呼吸道的治疗且由于喷射压力过大,易出现缺氧、呛咳等现象。
发明内容
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内科雾化喷药装置,以解决喷管过长药物颗粒沉积在口腔、喉部等上呼吸道,无法深入下呼吸道的治疗且由于喷射压力过大,易出现缺氧、呛咳等现象的问题。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呼吸内科雾化喷药装置,其结构包括药剂瓶、药剂盖、吸嘴接头、双接器、吸嘴、喷药结构,所述药剂瓶的外螺纹与药剂盖的内螺纹连接,二者组成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药剂瓶的直径大于药剂盖,所述吸嘴接头内环侧与药剂盖前端啮合,所述吸嘴接头设在药剂瓶前端上方,所述吸嘴为油漏结构,所述吸嘴接头与吸嘴通过双接器固定连接,所述双接器嵌于吸嘴内环侧并扣接在吸嘴接头前端面,所述药剂瓶、药剂盖、吸嘴接头、双接器、吸嘴组成为7字结构,药剂瓶、药剂盖、吸嘴接头、双接器、吸嘴相互贯通,所述喷药结构安装在药剂瓶内部并与吸嘴接头、双接器、吸嘴贯通,所述喷药结构由导气管、气腔球、气流塔架、加压网、内氧斗、管柱组成,所述导气管、气腔球、气流塔架、内氧斗相互贯通,所述导气管、气腔球、气流塔架、加压网、内氧斗、管柱处于同一轴线,所述为螺旋结构的导气管与为圆形结构的气腔球啮合,所述为圆形结构的气腔球嵌套有为锥形结构的气流塔架,所述气腔球与气流塔架的连接处安装有喷撒结构,所述气流塔架设在加压网与内氧斗的中部并与为柱体结构的管柱扣接,所述内氧斗与管柱组成为Y形结构,所述内氧斗与管柱的连接处安装有雾化结构,导气管采用螺旋设计,并减短了长度,解决了雾化颗粒大,吸入的药物颗粒大部分沉积在口腔、喉部等上呼吸道,且易使药液结成水珠挂在内腔壁上,从而药液需求量多,造成浪费的现象。所述喷撒结构由导气结构、中导架、环罩、活塞环、锁紧架组成,所述导气结构与中导架通过环罩活动连接,所述活塞环通过环罩固定连接并锁定有锁紧架,所述导气结构、中导架、环罩、活塞环、锁紧架处于同一轴线,在喷射导气时增加了中空结构,解决了因为压缩空气管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使喷射压力过大,所述雾化结构由电极环、绝缘环、螺纹密封结构、陶瓷座、发热板、雾化套组成,所述电极环、绝缘环、螺纹密封结构、陶瓷座、雾化套处于同心圆,所述电极环贯穿绝缘环,所述绝缘环位于电极环中部,所述电极环上端与螺纹密封结构啮合,所述绝缘环设在螺纹密封结构的内腔上,所述陶瓷座通过雾化套与螺纹密封结构相连接,所述发热板设在陶瓷座内部,所述气腔球与气流塔架的连接处安装有锁紧架,所述内氧斗与管柱的连接处安装有雾化套,利用电源传递实现喷液雾化,患者在使用时雾化的颗粒也更细不易出现缺氧现象,出现呛咳等,可以深入下呼吸道的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未经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35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医用输液加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麻醉机气体压力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