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尿液中HIV抗体的样品垫、样品垫处理液及试纸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23031.8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7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平;陈立;李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尿液 hiv 抗体 样品 处理 试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尿液中HIV抗体的样品垫、样品垫处理液及试纸条,所述样品垫处理液包括pH为8~11的缓冲液、水性流变助剂和封闭剂,其中,相对于每100mL的所述缓冲液,所述水性流变助剂的添加量为0.05~10g,所述封闭剂的添加量为0.05~10g。本发明的用于检测尿液中HIV抗体的试纸条的样品垫处理液通过选择合适pH的缓冲液以及合适浓度的水性流变助剂和封闭剂,可消除尿液对免疫金稳定性的影响,提高免疫金的溶解释放速度及膜面层析形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尿液中HIV 抗体的样品垫、样品垫处理液及试纸条。
背景技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病毒,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而导致各种疾病。国家疾控中心统计,自2007年起,艾滋病成为中国造成死亡人数最高的传染病并延续至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仍有32.1%感染者未被发现。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毒的唯一办法是进行艾滋病毒检测。数据显示, 2008-2015年间中国HIV检测量快速上升。据统计,仅2015年,全国约有超过1.43 亿人接受了HIV检测,占总人口的10%。
如此大规模的HIV检测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随着艾滋的全球蔓延、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事例对HIV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提出了“精准、快速、无创”的要求。
目前有关于艾滋诊断程序是初筛为阳性后再进行westernblot确诊。初筛的主要检测方法有两种:
1、血液检测:主要方法有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或胶乳法)、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荧光法,即采集患者血样,用于体外定性或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和全血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抗体。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可疑者血液的HIV抗体的有无判断是否感染。
但是血液检测的方法是一种创伤性血液检测,而血液传播也是艾滋传播的3 大途径之一,其中,化学发光和时间分辨荧光需要大型设备,只有县级及以上的医院配备。其次,这2种方法耗时长,需要专门的操作人员和培训。三者的共同缺点是:
A、医护人员在抽血过程中被戳伤而感染的风险;
B、抽血后的各种医疗器械垃圾及处理(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存在感染的风险;
C、采集的血样需要离心,难以进行患者自我检测从而保证患者的隐私。
2、口腔粘膜渗出液检测:主要方法有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或胶乳法)。即用口腔拭子在牙龈线不断擦拭后的渗出液,检测人口腔粘膜渗出液中的 HIV-1/2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该法是一种微创检测,相比血液传播的风险小很多,但仍存在传播的风险如艾滋接触人群的高危人群。
尿液中存在HIV特异性的抗体已经被大量研究和证实。无/极弱传染性的尿液检测方法CFDA批准的目前只有酶联免疫法,但耗时长(3h),且只能定性检测。同样可进行定性检测的胶体金法由于其操作简便、耗时短而被亲睐和考虑的首选,但由于尿液抗体含量很低存在灵敏度的问题,故现有市场还未发现检测尿液中HIV抗体的试纸条的同类产品,此外,有报道,尿液检测相比于血液,唾液存在较高的假阳性问题。
样品垫是检测尿液中HIV抗体的试纸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样品垫在使用前需要通过样品垫处理液进行处理。由于检测样本及项目的不同,使用现有的样品垫处理液应用于检测尿液中HIV抗体的试纸条时,均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HIV血液检测试纸条的样品垫处理液、HCV和HBV试纸条的样品垫处理液对于HIV阴性和阳性样本均无法实现显色,而HIV唾液检测试纸条的样品垫处理液对于阴性和阳性样本显色接近,故阴阳样本区分度很差。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用于检测尿液中HIV抗体的试纸条的样品垫处理液。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30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