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钝化夹桶行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10220.1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0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包正芳;徐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常力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2/00 | 分类号: | C23C22/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313 | 代理人: | 高娟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钝化 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价铬钝化膜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钝化夹桶行车。
背景技术
电镀锌在金属防腐及表面装饰方面有着重要应用。镀锌层对钢铁基体来说,是典型的阳极镀层,在隔离外界腐蚀环境的同时,对基体金属起到良好的电化学保护作用。
为强化镀层的耐蚀能力,并规避镀锌层早期白锈的出现,通常需要对镀层进行钝化处理,在镀锌层的基础上再生成一层钝化膜层。据有关文献报道,镀锌层经钝化处理后,较相同厚度的镀层,其耐蚀能力可以提高5~8倍。此外,镀锌层还能通过钝化染色使表面美观。
传统钝化处理,普遍采用六价铬钝化,钝化膜密实、均匀,且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钝化膜耐蚀能力好。但是,六价铬具有强毒性,有致癌、致畸和诱发基因突变的危害,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其应用已经受到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的限制。三价铬的毒性约为六价铬的1%,符合相关要求,已成为钢铁防腐钝化处理领域的主流趋势。目前,三价铬钝化膜的生产工艺,基本沿用传统六价铬钝化膜的生产工艺,其钝化工序延用镀锌工序的滚桶进行,钝化完成后,需要将处理的产品倒出,转移到水洗桶内,再进行后续的作业。该工艺存在如下缺点:1. 由于传统的钝化膜生产工艺,在出光、钝化工序延用镀锌工序的滚桶,滚桶内壁在镀锌前处理和镀锌过程中会残留一些水洗性较差的碱、盐和有机物,这些残留物会影响出光槽液的浓度和pH值,导致出光处理无法清除产品表面的杂质和氧化层,影响出光效果,进而恶化钝化成膜质量;2.由传统滚筒自身结构的限制(见图1),在钝化过程中滚桶不能完全浸入钝化液,且转动方向单一,直接导致产品与钝化液不能充分均匀接触,一方面导致成膜不均匀,成膜质量差,另一方面新鲜的钝化膜是很娇嫩的,极易磕碰、划伤,转桶过程必然导致大量的钝化膜磕碰、划伤,而且磕碰伤、划伤得不到及时修复,严重影响最终产品的耐蚀性;3. 传统滚桶钝化的钝化槽,槽体较小,所装钝化液较少,稳定性差,严重影响不同批次产品钝化膜的一致性;4. 钝化液缺少循环再生处理,环境污染大,钝化处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钝化夹桶行车,能够解决现有三价铬钝化存在的上述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钝化夹桶行车,包括主体框架、升降机构、横移机构、夹固机构、旋转机构和倾斜结构;所述主体框架包括立柱、顶板和移动杆,所述立柱的顶端通过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其内侧带有滑槽,所述移动杆的两端通过滑块沿所述滑槽上下滑行;所述升降机构、横移机构和夹固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的顶端、中部和底部,所述旋转机构和倾斜结构与所述夹固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夹固机构包括两组以上的夹爪、夹紧中心轴和夹紧电机,所述夹爪夹持固定钝化夹桶的顶部,所述夹紧中心轴贯穿所述移动杆,其一端连接所述夹爪,另一端连接所述夹紧电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提升电机、升降轴、升降轴承座、升降吊带轮和升降吊带;所述升降轴横式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上表面,其两端贯穿所述升降轴承座,与所述升降吊带轮连接,所述升降轴通过链条与所述升降提升电机的升降链轮传动连接,所述升降吊带从所述升降吊带轮内穿出,其底端套置在所述移动杆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杆的个数为2根以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移机构包括横移电机、横移齿轮、横移辅助轮和横移轴;所述横移轴横式贯穿所述主体框架的立柱,其一端通过横移齿轮与所述横移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横移辅助轮安装在所述横移轴的端部下方。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移轴远离的两端还安装有天车行走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架和旋转电机,所述倾斜机构包括倾斜支架和倾斜电机;所述旋转架与所述夹紧中心轴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所述旋转架上,所述倾斜支架与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倾斜电机固定在所述倾斜支架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钝化夹桶行车,具有如下优点:
1.整个钝化过程不需要转桶,有效规避了转桶过程中的磕碰伤、划伤等,有助于提升钝化膜的耐蚀性;
2.可以将产品完全浸没在钝化液中,使钝化过程中的磕碰伤、划伤等能及时修复,保障钝化膜的完整性;
3. 双钝化夹桶,所装钝化液多,稳定性好,保证了不同批次产品钝化膜的一致性;
4.装置在各行车件传递,应用于整个钝化过程,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钝化夹桶行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常力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常力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0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