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化移液设备及其移液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7009.4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9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镕;宋振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B01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王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设备 及其 模块 | ||
一种自动化移液设备及其移液模块。该移液模块包括一移液器头以及一吸管尖;该移液器头具有一第一热膨胀系数;该吸管尖包括一连接部,其中该连接部适于套设至该移液器头,该连接部具有一第二热膨胀系数,其中该连接部的该第二热膨胀系数大于该移液器头的该第一热膨胀系数。本发明利用温度变化来使吸管尖膨胀或收缩而安装或移除于移液器头,可不使用沟槽或O型环与吸管尖达成密合,因此可以减少移液器头的耗损以及变质,可达成降低成本、减少维修时间以及高检验效率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移液设备,且特别涉及一种可热涨冷缩的移液模块及应用该移液模块的自动化移液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相关实验室或医院甚至法医检验等等,皆频繁地使用试剂与检体混合反应来进行实验或检查。因此,全自动化的移液机台或设备可以提供实验室人员方便且迅速的操作方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且干净的试验反应,促进检验的效率。
目前公知的移液器头,利用移液器头上的凸起结构或沟槽搭配O型环(O-ring)与现有市售的吸管尖(pipette tips)进行卡住结合。然而,由于各家厂商的设计与生产质量不稳定,造成现有市售的吸管尖的尺寸精度不一致,进而每批或每只吸管尖都存在些许公差。因此,移液器头的设计很难能达到适用于市面上所有的吸管尖,且因为公差而无法完全密合,导致移液器只能对应各厂商的机种采用专用的客制化吸管尖。此外,移液器头的沟槽搭配O型环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磨擦而变质,导致必须更换O型环并验证吸管尖与移液器头的密合度,进而造成修机的时间大幅拉长,导致成本的增加以及降低检验的效率。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自动化移液设备及其移液模块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液模块,其移液器头及吸管尖之间存在良好的密合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移液设备,其移液器头及吸管尖之间存在良好的密合效果,且可以避免移液器头的耗损以及减少维修时间,具有降低成本以及增进检验效率的优势。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移液方法,其移液器头及吸管尖之间存在良好的密合效果,且可以避免移液器头的耗损以及减少维修时间,具有降低成本以及增进检验效率的优势。
本发明的移液模块,该移液模块包括一移液器头以及一吸管尖;该移液器头具有一第一热膨胀系数;该吸管尖包括一连接部,其中该连接部适于套设至该移液器头,该连接部具有一第二热膨胀系数,其中该连接部的该第二热膨胀系数大于该移液器头的该第一热膨胀系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管尖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或聚乙烯,且该移液器头的材料包括陶瓷或玻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液模块还包括一传感器,配置于移液器头。传感器为一温度传感器或一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的自动化移液设备,该自动化移液设备包括:一吸管尖预冷站台、一吸管尖回收站台、一可移动式移液机构以及一吸管尖;该吸管尖预冷站台包括一冷却装置;该可移动式移液机构包括:一移液器头以及一移动机构;该移液器头具有一第一热膨胀系数;该移液器头设置于该移动机构上,该移动机构适于在该吸管尖预冷站台或该吸管尖回收站台之间移动;该吸管尖包括一连接部,其中该连接部适于套设至该移液器头,该连接部具有一第二热膨胀系数,其中该连接部的该第二热膨胀系数大于该移液器头的该第一热膨胀系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管尖预冷站台包括一托盘,托盘适于承载吸管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管尖适于在吸管尖预冷站台与移液器头结合,连同移液器头一起移动至吸管尖回收站台并脱离移液器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管尖回收站台包括一上方预热站台以及一下方废料站台,且上方预热站台包括一加热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方预热站台还包括一红外线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70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