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湿风耦合作用复杂环境混凝土保湿喷淋养护自动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8793.7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4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段亚辉;樊启祥;段次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俞琳娟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湿 耦合 作用 复杂 环境 混凝土 保湿 喷淋 养护 自动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温湿风耦合作用复杂环境混凝土保湿喷淋养护自动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布置混凝土表面保护层,选取和布置喷淋装置;步骤2.布置环境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实时采集环境气温、环境空气湿度、以及环境风速;步骤3.智能化喷淋养护:步骤3‑1.确定喷淋时间;步骤3‑2.计算停止喷淋时间;采用计算机接收步骤2中采集到的环境气温、环境空气湿度以及环境风速,并根据此计算出停止喷淋时间:选取第I组公式或第II组公式相应环境气温下的公式中计算停止喷淋时间;步骤3‑3.循环养护:根据喷淋时间控制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并基于停止喷淋时间控制喷淋装置停止喷淋,不断循环,直至达到养护龄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结构混凝土养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湿风(温度、湿度、风速)耦合作用复杂环境混凝土保湿喷淋养护自动化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养护是指混凝土浇筑后,因为水泥水化作用逐渐凝结硬化,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而进行的养护。从湿度交换原理来说,养护必须保证混凝土内部具有足够的湿度、养护面混凝土与空气基本没有湿度交换,即养护必须保持混凝土的湿度,以下称为保湿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具体有蒸汽法(包括箱梁蒸汽法)、自然养护法、养生液法、满水法、养护膜法。预制结构混凝土一般采用蒸汽法;现场浇筑混凝土一般采用自然养护法;对于不易洒水养护的异型混凝土结构有时采用养生液法或者养护膜法;满水法一般用于房屋楼梯、结构水平面混凝土养护。
自然养护法,一般都是对混凝土面人工浇水或者喷淋洒水。在实际工程中获得最为广泛采用,占90%以上的混凝土工程量。其优点是简单,普遍适用,能够有效补充水分进行养护,直观性强。但是,
(1)人工养护,技术落后,与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不相适应;
(2)现代人工费用高,养护费用高,不经济;
(3)人为性强,养护质量与人员责任心有关,质量保证率低,由此导致养护不足,大量工程混凝土表面产生微裂缝(三板溪水电站泄洪洞早期产生表面裂缝,后期在温度作用下贯穿),后期裂缝处理费用高,延误工期,影响结构寿命;
(4)洒水规律性差,要么密度大用水量大造成浪费,要么密度不够养护质量差;
(5)养护部一定保湿,科学性差;
(6)没有智能化、智能化,没有科学理论方法支撑。
大型工程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养护,一般采用自然养护法。由于结构尺度和体积大(高、宽经常是在20m以上,甚至100m以上,图2),除上述5方面问题外,洒水很难达到水工隧洞等地下工程的上部和顶部,较大区域不能得到有效养护,一些工程由此产生严重的混凝土裂缝,图1为三板溪水电站泄洪洞衬砌混凝土裂缝情况,而且明显是养护等不够的龟裂缝。
综合以上情况说明,目前普遍采用的混凝土养护方法,科学性差、技术落后、理论方法支撑不足、混凝土质量保障差、不经济,不能有效实现混凝土保湿养护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杂环境结构混凝土保湿喷淋养护温湿风(温度、湿度、风速)耦合智能化方法,能够确保混凝土养护质量,科学实现混凝土保湿养护。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湿风耦合作用复杂环境混凝土保湿喷淋养护自动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布置混凝土表面保护层,选取和布置喷淋装置;
步骤2.布置环境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实时采集环境气温、环境空气湿度、以及环境风速;
步骤3.智能化喷淋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8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