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铝合金表面上采用复合工艺制备梯度结构熔覆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8064.1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1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磊;郑英;高原;傅耀坤;黄锡腾;黄磊;程刚;曾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耐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C22C21/00;C22C32/00;C22C19/03;C22F3/00 |
代理公司: | 45112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表面上 采用 复合 工艺 制备 梯度 结构 覆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铝合金表面上采用复合工艺制备梯度结构熔覆层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铝合金基板;2)熔覆粉末准备;3)制备待熔覆试样;4)激光熔覆前准备;5)激光熔覆;6)振动蠕变时效处理。这种方法可以克服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层常出现的气孔、裂纹、崩损脱落和组织不均匀缺陷,能提高铝合金表面熔覆层的冶金结合力及耐磨、耐蚀、耐冲击、抗氧化性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技术,具体是一种在铝合金表面上采用复合工艺制备梯度结构熔覆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铝及铝合金是有色金属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易加工、热膨胀系数低、热导率高、比刚度和比强度高等诸多优异性能,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铝合金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有氯离子及碱性介质的环境中,易发生点腐蚀、缝隙腐蚀等形式的破坏;同时铝合金硬度较低、摩擦系数高,耐热性能有限,容易拉伤且难以润滑导致其耐磨性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铝合金的应用范围。
为了改善铝合金的性能,在努力提高铝合金强、韧性的同时,人们发明了很多表面处理技术来弥补铝合金的一些性能缺陷,这些方法包括:稀土转化膜、微弧氧化、离子注入、气相沉积、电镀、阳极氧化、激光表面强化、表面陶瓷化等等。但是这些技术方法虽能有效的改善铝合金的表面防腐、耐热或耐磨性能,但获得的改性层较薄,通常仅有几个到几百个微米,其改性层与基体之间主要属于机械结合界面或扩散结合界面,多数结合强度不高,容易产生开裂、脱落,因而其防腐与耐磨性能都相当有限,采用激光熔覆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激光熔覆层厚度较大,晶粒细小、组织致密,性能优良,具有较高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裂纹是激光熔覆过程中最常见、破坏性最大的一种冶金缺陷,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对其形成机理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但是都没办法消除激光熔覆的裂纹,制约了激光熔覆技术的应用。
因熔覆过程快速加热、快速冷却的特性,造成凝固后熔覆层和基体存在较大的应力,这是造成熔覆开裂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消除熔覆层和基体的应力是解决开裂的主要手段和方法。超声振动不仅具有操作设备简单、无污染、能量消耗小等诸多优点,且能明显改善金属凝固组织、减少内部气孔夹杂和残余应力、提高强度、增强塑性等,故而可以大大改善熔覆层组织,有利于消除熔覆层应力,减少并消除开裂。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发现采用超声振动辅助激光熔覆可以很好的抑制熔覆层裂纹,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另外,振动蠕变时效成形技术是近年来为更好的应用蠕变时效成形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即将振动引入到金属的蠕变时效成形中,可进一步消除残余应力,减少应力开裂。
熔覆材料与基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别较大也是熔覆层开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降低熔覆材料与基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利于减少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铝合金表面上采用复合工艺制备梯度结构熔覆层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克服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层常出现的气孔、裂纹、崩损脱落和组织不均匀缺陷,能提高铝合金表面熔覆层的冶金结合力及耐磨、耐蚀、耐冲击、抗氧化性性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在铝合金表面上采用复合工艺制备梯度结构熔覆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铝合金基板:在熔覆粉末压制前5分钟后内将铝合金基板的一个表面用粒度号200-300的粗砂纸打磨粗糙、表面氧化皮去除,再用丙酮清洗干净;
2)熔覆粉末准备:熔覆粉末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叠置的过渡层粉末、中间层粉末和硬化层粉末,所述过渡层粉末为60%Al粉、35%Ni60自熔合金粉末和5%稀土氧化物的混合物,混合物的厚度为0.2 mm-0.3 mm,过渡层粉末与铝合金基板接触;
所述中间层粉末为95% Ni60自熔合金粉末和5%稀土氧化物的混合物,混合物的厚度为0.2 mm-0.3 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耐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耐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80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