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7762.X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8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西;伏璀玫;缪月娥;周宇;李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魏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纳米 纤维 二硫化钼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为模板,将聚吡咯原位聚合在纳米纤维表面,再原位生长二硫化钼,具有中空管状结构,二硫化钼片层均匀分布于氮掺杂碳纳米纤维表面,氮掺杂碳纳米纤维尺寸均匀;其制备方法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纺丝原液的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膜的合成,聚吡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膜的合成,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二硫化钼纳米纤维膜的合成,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合成。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环保;制备得到的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具有高表面积、高循环稳定性、高电导性、高倍率性能和高比容量,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能源需求的不断高涨,新型储能装置的设计和开发已经成为能源领域的关注热点。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体系,具有高比能量、高循环寿命、体积小、质量轻、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特点,并迅速发展成为新一代储能电源,广泛用于信息技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四个部分组成。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分,目前商业化产品中使用较多的是石墨。然而,石墨的理论容量值仅为370mAh/g,极大程度上限制了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二硫化钼作为一种层状类石墨过渡金属硫化物,理论容量达到670mAh/g,因此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二硫化钼具有片层状类石墨烯结构,一个钼原子与周围六个硫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硫原子层之间夹一层钼原子层形成类似“三明治”状夹心结构,这种夹心结构通过范德华力堆叠为层状结构,层内健作用强,而层间相对较弱,这一特征使其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作为电化学储裡的嵌入式电极材料。然而,硫化钼的导电性差、嵌锂脱锂过程中结构易坍塌,大大降低了其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将其与硫化钼复合有望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提高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环保,制备得到的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高比容量。
本发明的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为模板,将聚吡咯原位聚合在纳米纤维表面,再原位生长二硫化钼,具有中空管状结构,二硫化钼片层均匀分布于氮掺杂碳纳米纤维表面,氮掺杂碳纳米纤维尺寸均匀;其制备原料组成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吡咯、三水合三氯化铁、盐酸、四硫代钼酸铵。
本发明的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溶剂中,搅拌,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纺丝原液,静电纺丝,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膜,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纺丝原液浓度为0.05-0.15g/ml;
(2)将吡咯与溶剂混合形成吡咯溶液,将引发剂与溶剂混合形成引发剂溶液,将步骤(1)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膜放入吡咯溶液中浸泡,加入引发剂溶液反应,得到聚吡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膜,其中吡咯溶液的浓度为0.01-0.03mol/L,引发剂溶液的浓度为0.01-0.03mol/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膜、吡咯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1:2-1:5:15;
(3)将四硫代钼酸铵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将步骤(2)中的聚吡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膜浸入溶液中,置于水热釜中反应,得到二硫化钼/聚吡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膜,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环境下煅烧,得到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其中四硫代钼酸铵溶液的浓度为1-3mg/mL,四硫代钼酸铵与聚吡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膜的质量比为1:1-4:1。
所述步骤(1)、(3)中溶剂均为DM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77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式垃圾桶架
- 下一篇:雨水链(RC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