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弹体穿甲能力的预开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2271.6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6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柳;陈科全;路中华;余伟;陈红霞;陈翔;向永;黄亨建;李兴隆;宋乙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12/04 | 分类号: | F42B12/0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刘渝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弹体 能力 预开孔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弹体穿甲能力的预开孔装置,由环形切割单元和支撑体两部分组成,环形切割单元通过支撑体与后级随进弹体连接,支撑体包裹和支撑环形切割单元;所述的环形切割单元包括两类形状,一种为等壁厚的圆柱形壳体,称为切割环;另一种为由若干根相同的离散杆组成的环向阵列体,每一根离散杆体称为切割杆。与没有预开孔装置的传统弹体相比,本发明利用预开孔装置的高比动能,通过提前切割和破坏靶板,削弱靶板强度,从而衰减随进弹体的碰靶应力,以保护弹体壳体并提升穿甲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穿甲弹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弹体穿甲能力的预开孔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中,随着进攻方穿甲型弹药的速度、威力、精度、射程的逐步升级,防御方也不断加强对关键性目标的防护,主要体现在靶板材料强度的提升、靶板厚度的增加,不仅严重削减了传统武器的穿甲能力,而且使得弹体壳体强度不足,导致弹体难以穿透靶板或壳体提前破裂,无法对靶后目标形成有效毁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弥补传统穿甲型弹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提升弹体穿甲能力的预开孔装置。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升弹体穿甲能力的预开孔装置,由环形切割单元和支撑体两部分组成,环形切割单元通过支撑体与后级随进弹体连接,支撑体包裹和支撑环形切割单元;
所述的环形切割单元包括两类形状,一种为等壁厚的圆柱形壳体,称为切割环;另一种为由若干根相同的离散杆组成的环向阵列体,每一根离散杆体称为切割杆。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环形切割单元的外径不小于后级随进弹体的最大直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切割单元的壁厚为0.02-0.03倍后级随进弹体的直径,切割单元的轴向长度取值为8-12倍壁厚。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切割杆的头部采用平头形、截锥形或半球形。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环形切割单元的材料为硬质钨合金。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钨合金包括碳化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支撑体的材料为泡沫铝或聚四氟乙烯。
与没有预开孔装置的传统弹体相比,本发明利用预开孔装置的高比动能,通过提前切割和破坏靶板,削弱靶板强度,从而衰减随进弹体的碰靶应力,以保护弹体壳体并提升穿甲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弹体穿甲能力的预开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提升弹体穿甲能力的预开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切割杆头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22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