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结构的涡旋电磁波天线阵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4360.6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6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萍;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21/00;H01Q2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结构 涡旋 电磁波 天线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形涡旋电磁波天线阵,包括:螺旋形结构的天线阵、天线阵馈电网络。其特征主要在于:螺旋形结构的天线阵采用螺旋形结构的介质集成波导天线作为天线单元,以单元自身的相位差形成涡旋电磁波。天线馈电网络模块采用三个一分二功分对螺旋形结构的天线阵进行等幅同相馈电。本发明的螺旋形涡旋电磁波天线阵能形成模态为2的稳定涡旋电磁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结构的涡旋电磁波天线阵,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频率利用率的涡旋电磁波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的速率迅猛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无线通信的速率,如何更大程度的提升频谱利用率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现有的极化复用、正交频分复用等复用技术日趋成熟时,利用电磁波轨道角动量来提高频谱利用率,成为电磁领域和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轨道角动量的产生和发生方式主要有相控阵天线为主。携带轨道角动量的波束可以通过N个阵元的相控圆形阵列来产生,各阵元输入信号幅度相等且相邻阵元之间的馈电相位差为±2πl/N,其中l为所需要的轨道角动量的模态值。天线阵元根据轨道角动量模态值的增加而倍数增加,相控阵的馈电网络所需要的相位差也倍数增加。例如轨道角动量模式为1的相控阵天线,需要4个天线单元,馈电网络相位输出相位差需要90°。而轨道角动量模式为2的相控阵天线,需要8个天线单元,馈电网络相位输出相位差需要45°。目前产生轨道角动量的馈电网络结构有基于罗曼透镜的馈电网络结构、基于环形阵列的径向功率分配器结构、基于巴特勒矩阵的馈电网络结构等。这使得涡旋电磁波天线结构复杂,尺寸较大。为了更好的在微波频段应用轨道角动量,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的天线来实现轨道角动量的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相控阵天线产生涡旋电磁天线需要多个单元和复杂馈电网络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螺旋结构的天线阵以产生涡旋电磁波。该涡旋电磁波天线阵通过螺旋结构的单元结构实现各个单元之间的相位差以形成涡旋电磁波。该涡旋电磁波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涡旋电磁波性能稳定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螺旋形涡旋电磁波天线阵,包括螺旋形结构的天线阵、天线阵馈电网络。具体方案如下:
本设计也以轨道角动量模态2为例,螺旋形结构的天线阵元采用4个螺旋结构的天线单元以中心对称分布在介质板上组成螺旋形天线阵,螺旋结构天线单元以自身携带的相位差产生涡旋电磁波。螺旋结构的天线单元以半模介质集成波导天线为基础。介质板上层螺旋形结构辐射贴片与金属地板通过螺旋形排列的金属过孔连接,形成螺旋形半模介质集成波导天线,以提高螺旋形涡旋电磁波天线的增益。
天线阵馈电网络采用三个一分二功分器结构,实现对4个螺旋结构的天线单元等幅同相馈电。
本发明涡旋电磁波天线阵在5.95-6.05频率范围,天线回波损耗小于-10dB。该天线阵在20°波束角度的增益分别为6.1dBi。该涡旋电磁波天线阵能形成l=2的涡旋电磁波模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涡旋电磁波天线阵采用螺旋结构使4个单元形成稳定的相位差,形成l=2模态的轨道角动量,有效地减小了相控阵涡旋电磁波天线的单元数量。
(2)本发明采用螺旋形半模介质集成波导结构作为天线单元,以获得高增益。
(3)本发明的涡旋电磁波只需要等幅同相的馈电网络,有效减小相控阵涡旋电磁波天线馈电网络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天线阵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天线阵列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仿真S参数图。
图4是本发明的仿真增益图。
图5是本发明的涡旋电磁波l=2模态的电场分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43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