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amb波传感器、生物检测芯片和快速筛查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83416.6 申请日: 2017-09-26
公开(公告)号: CN107727845B 公开(公告)日: 2019-09-10
发明(设计)人: 周连群;魏巍;李传宇;张威;姚佳;张芷齐;郭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543 分类号: G01N33/543;G01N27/02;G01N27/00
代理公司: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代理人: 李敏
地址: 215163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lamb 传感器 生物 检测 芯片 快速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amb波传感器,应用其制备的生物检测芯片、生物检测芯片的使用方法,以及一种快速筛查系统。

背景技术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00万个新发病例,其死亡率在全球范围位居各种恶性肿瘤第3位。而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每年我国新发现40万胃癌患者,约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左右,其中,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早期胃癌术后生存率约为90%,进展期胃癌术后生存率约为40%,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又缺乏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因此,开发胃癌早期诊断的方法,针对胃癌进行大规模的早期筛查,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胃癌检测的主要手段包括胃镜、胃肠道钡餐透视、超声、CT、PET/CT、磁共振的影像学检查,脱落细胞的细胞学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病理组织检查都需要依赖大型仪器设备,早期检出率低,费用较高,存在一定的临床禁忌,且检测结果依赖于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易产生由检查取材不当或人为经验不足导致的误诊或漏诊,难以适用于胃癌的早期普查以及筛查工作。近年来,为了寻找无创、简便、快捷、适于定量和定性的检测方法,在血清中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在临床上逐渐受到重视,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测可以在不依赖大型仪器设备、操作简单的情况下,安全高效且无创的对病程进行反映和提示,是一种理想的胃癌早筛的方法。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途径引起、多步骤发生的复杂过程,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结果。目前普遍认可的胃癌的发生模式是1988年Correa提出的: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SG)-萎缩性胃炎(AG)-小肠型肠上皮化生-轻度不典型增生(Low grade dysplasia,LGD)-重度不典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胃癌(肠型)。美国学者Asmloff首次提出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I、II水平可以反映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起到“血清学活检”的作用。90年代初,日本学者三木一正倡导用无创性血清PG I、PG II,进而联合检测H.pylori-IgG(幽门螺杆菌抗体)进行胃癌人群筛查,提高了受检人群参与率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研究显示血清PG水平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相关,CAG和胃癌相关,PG法可用于胃癌的高危因素——重度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并且可通过检测血清PG I水平及PG I/II比值筛查胃癌高风险患者,有利于发现早期胃癌。世界多个国家相继利用PG、G17(胃泌素17)、H.pylori-IgG指标组成的胃黏膜“血清学活检”进行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筛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1版《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将血清PG检测纳入胃癌筛查技术方案,推荐用于胃癌高发地区人群进行初筛。对于胃蛋白酶原检测水平低的患者,H.pylori-IgG可进一步发现萎缩性胃炎等高危个体。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发布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指出: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建议将其作为慢性胃炎病因诊断的常规检查。2014年4月发布《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建议联合检测血清标志物PGI、PGII、PGI/PGII值、G17、H.pylori-IgG进行初筛,以增加评估胃黏膜病变范围和程度的准确性,根据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对患者的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根据检测结果决定进一步胃镜精查及治疗方案。

对胃癌血清学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法(CMI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但上述检测方法检测前需要对血液样品进行预处理,检测的灵敏度低,且对仪器设备要求高、技术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才能完成,难以满足在医疗资源匮乏的配置环境下使用,不适于早期胃癌普查及筛查的需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34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