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钒废水零排放工艺及其专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0816.1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7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夏俊方;方小琴;胡君杰;姜红;尹竞;肖龙博;陆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1D3/04;C01D5/00;C01G49/00;C01G37/0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8 | 代理人: | 韩国辉 |
地址: | 200437 上海市虹口***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排放 工艺 及其 专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含钒废水零排放工艺及其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钒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主要用于钢铁工业。目前,主要从石煤、钒渣等原料中提取钒,大多采用钠化焙烧及钙化焙烧与湿法联合提取工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提取钒,其生产的废水和废渣中都会含有一定浓度的高价态钒,而且因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有毒物质,如石煤矿中常含有铬、砷、汞、铅、镉等,这些有毒物质最终会随冶炼工艺进入废水中,因此含钒废水的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同时,含钒废水中的钒主要以+5价形式存在,而在各种价态的钒离子中,+5价钒的毒性最大,若不加以有效处理,将对环境造成巨大威胁。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国家在2011年制订了《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2-2011),并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即排放水中总钒浓度限值为1.0mg/LL(V2O5或V2O3),且处理后的废水也必须尽量回用,因此,制钒企业迫切需要实现含钒废水零排放。
含钒废水成分极其复杂,不仅含有钒、铬、镉、锌等多种重金属,而且含有高盐度和高氨氮。目前,国内外治理含钒废水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电解法、吸附法及生物法。其中,化学沉淀法适用于任何含钒酸、碱性废水,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果显著,但现有技术的药剂投加量大,处理效率低,难以实现零排放。离子交换法可回收钒产品,选择性好,处理效果也比较稳定,但其缺点是离子交换树脂用量较大,再生频繁,处理成本高。萃取法可回收钒产品,选择性好,分离效率高,但流程复杂,不易控制、能耗大,成本高。电解法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但只适用高浓度含钒废水的处理,能耗大,设备投资成本高。吸附法只适用于低浓度含钒废水,吸附效率低,改性吸附材料难再生。生物法适用于低盐度废水的处理,而对于高盐度、高氨氮的含钒废水,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处理效率低。
由此可知,含钒废水具有多种重金属、高盐度、高氨氮可生化性差的特点,使得上述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有限,很难实现零排放的要求,亟待需要开发一种新技术实现废水零排放,从而促进制钒企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研发出含钒废水零排放工艺及其专用装置,该工艺既可实现回收NaCl盐和Na2SO4盐,同时还可得到副产物硫酸铵、杂盐、冷凝水及反渗透产水,其中,硫酸铵、杂盐可以资源化利用,冷凝水与反渗透产水可回用,另外,工艺中产生的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外运,因此,整个工艺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减少了含钒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钒废水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含钒废水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出水;
(2)将步骤(1)中的出水,进行中和反应,得到出水;
(3)将步骤(2)中的出水进行脱氨反应,得到出水;
(4)将步骤(3)中的出水进行深度氧化处理,得到氧化出水;
(5)将步骤(4)中的氧化出水进行浓缩分离,得到浓水与产水;
(6)将步骤(5)中的产水进行浓缩分离,得到浓水一与产水一;
将步骤(5)中的浓水进一步浓缩分离,得到浓水二与产水二;
(7)将步骤(6)中浓水一进行蒸发结晶,得到NaCl盐;
将步骤(6)中浓水二进行蒸发结晶,得到Na2SO4盐。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还原反应是向废水中投加硫酸亚铁,充分反应20~60min,使水中的五价钒(V5+)还原成四价钒(V4+)和三价钒(V3+),同时将废水中的六价铬(Cr6+)还原成三价铬(Cr3+)。
进一步,所述步骤(2)的中和反应是向废水中投加石灰或石灰乳或氢氧化钠,调节废水的pH至8.5~9.5之间,充分反应20~60min,从而使四价钒(V4+)和三价钒(V3+)生成钒酸铁沉淀和氢氧化铬沉淀,沉淀以污泥形式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08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