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流量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9509.1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0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东;李水波;胡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罗振安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流量 检测 方法 装置 系统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网络流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流量检测系统中,所述流量检测系统包括网络流量检测装置和至少一个网络设备,每个所述网络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端口,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网络流量检测装置在采样周期的n个第一时间段的每个第一时间段中确定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端口的带宽利用率,得到n个带宽利用率,所述n个带宽利用率与所述n个第一时间段一一对应,所述采样周期包括所述n个第一时间段,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中任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
所述网络流量检测装置在所述采样周期的第二时间段内的m个第三时间段的每个第三时间段中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利用率,得到m个带宽利用率,所述m个带宽利用率与所述m个第三时间段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时间段包括所述m个第三时间段,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根据所述m个带宽利用率获取目标带宽利用率和目标带宽统计数据,所述目标带宽统计数据包括所述m个带宽利用率的变异系数,将所述目标带宽利用率和所述目标带宽统计数据的目标细粒度对应关系记录于流量基因数据库中,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时长;
所述网络流量检测装置根据第一带宽利用率在所述流量基因数据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相匹配的第一目标带宽利用率,并且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带宽利用率在所述流量基因数据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带宽利用率对应的第一目标带宽统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带宽统计数据包括第一变异系数,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是所述n个带宽利用率中的任一带宽利用率;
所述网络流量检测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和所述第一变异系数,对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对应的第一时间段进行带宽利用率插值运算,得到多个插值带宽利用率,将所述多个插值带宽利用率作为所述第一端口的网络流量检测结果,所述多个插值带宽利用率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对应的第一时间段中的多个插值时刻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q个端口,所述第一端口是所述q个端口中的第i个端口,所述采样周期包括q个所述第二时间段,q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1≤i≤q,所述网络流量检测装置在所述采样周期的第二时间段内的m个第三时间段的每个第三时间段中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利用率,包括:
所述网络流量检测装置在q个所述第二时间段中的第i个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所述每个第三时间段中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利用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基因数据库中记录有在历史采样周期中获取的历史细粒度对应关系,所述历史细粒度对应关系是历史目标带宽利用率和历史目标带宽统计数据的对应关系,所述将所述目标带宽利用率和所述目标带宽统计数据的目标细粒度对应关系记录于流量基因数据库中,包括:
当所述流量基因数据库记录的任一历史细粒度对应关系中的历史目标带宽利用率均不与所述目标带宽利用率相等时,所述网络流量检测装置将所述目标细粒度对应关系记录于所述流量基因数据库中;
当所述流量基因数据库中记录有包含的历史目标带宽利用率与所述目标带宽利用率相等的目标历史细粒度对应关系时,所述网络流量检测装置获取所述目标历史细粒度对应关系中历史目标带宽统计数据包括的第二变异系数,并获取所述目标带宽统计数据中的变异系数和所述第二变异系数的均值,删除所述目标历史细粒度对应关系,并将所述目标带宽利用率和所述均值的最新细粒度对应关系记录于所述流量基因数据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流量检测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和所述第一变异系数,对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对应的第一时间段进行带宽利用率插值运算,得到多个插值带宽利用率,包括:
所述网络流量检测装置在预设区间内获取随机数,并基于所述随机数、所述第一变异系数和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对第一插值时刻进行带宽利用率插值运算,得到与所述第一插值时刻对应的第一插值带宽利用率,所述第一插值时刻为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的任一插值时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95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