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上胶保温水温度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4027.7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5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程平;汪泉;粟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2 | 分类号: | G05D2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18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上胶保 温水 温度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控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精度上胶保温水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胶水粘度的稳定,可以直接影响到PP含量的稳定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胶水的粘度与温度成反比,温度升高时,胶水粘度变低;温度降低时,胶水粘度变高。而我国一年四季温差可达三、四十摄氏度,而且在同一天里,早晚的温差变化也会达十几摄氏度。因此,要获得稳定粘度的胶水,覆铜板行业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加装粘度控制系统及保温水系统,通常作法是将上胶槽及各胶罐均做成夹层,备一温水罐,使水温恒定在某一温度上(通常取40-50℃),让合适温度的温水在热水槽和调粘槽之间循环,使其温度恒定在相同温度下,这样就可以保证胶水粘度稳定。
目前大部分覆铜板生产厂家虽然安装了上胶保温水系统,实现了温度控制、进出水自动控制。但没有超温或低温自动关停保护功能和温度控制精度不佳的缺点。在温度超高限或低温限时,没有预警和进行自动关停以保护上胶系统不受影响,有可能会造成胶水温度过高、上胶胶水粘轮、PP外观和物性异常等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精度上胶保温水温度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精度上胶保温水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热水槽、三通阀、温度控制箱,水泵马达、热电偶感温棒、上胶调粘胶槽,
所述的三通阀分别连接热水槽、温控器及水泵马达,
所述的水泵马达经管道依次连接热电偶感温棒、上胶调粘胶槽,
所述的水泵马达及所述的热电偶感温棒经所述的温度控制箱电控连接,
所述的上胶调粘胶槽与热水槽经管道连接。
所述的三通阀为电动三通比例温控阀,可以精确控制温度控制达0.1℃。
所述的热水槽、三通阀、水泵马达、热电偶感温棒、上胶调粘胶槽形成温水循环系统。
所述的温度控制箱内置温控器,设定水温控制上下限。
本发明专利主要利用了电动三通比例温控阀的灵敏性(其温度精度达0.1℃)和温度控制箱温控器与热电偶感温棒的温度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电动三通比例温控阀的开合角度相应的关小,配合完成对保温水温度的精确掌控。同时温控器收到来自热电偶感温棒的温度信号后,对水泵马达进行输出断电或通电指令,完成对上胶保温水温度的自动保护,保持固定温度。
所述的热水槽由RTO废气加热系统加热,热水加热控制温度精度是10-20℃之间,热水槽里的热水一般加热至50-7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温度控制箱的温控器温度可设定温度中值和控制上下限,保持温水在合适范围内。
二、电动三通比例温控阀水温侦测灵敏性高,可根据水温的细微波动,来自动实现调节阀门的开合角度,以便输出合适的水温。
三、安全性能好:在温度超高时,自动停止,从而保证高水温不输出到上胶槽罐夹层从而避免引起上胶异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水槽、2-电动三通比例温控阀、3-温度控制箱、4-水泵马达、5-热电偶感温棒、6-上胶调粘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高精度上胶保温水温度控制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热水槽1、电动三通比例温控阀2(温度可以精确控制到0.1℃,热电偶感温棒传输温度信号给温控器,控制三通阀的开合角度,控制水量的变化)、温度控制箱3,水泵马达4、热电偶感温棒5、上胶调粘胶槽6。电动三通比例温控阀2阀分别连接热水槽1、温度控制箱3内的温控器及水泵马达4。水泵马达4经管道依次连接热电偶感温棒5、上胶调粘胶槽6,水泵马达4及热电偶感温棒5经温度控制箱3内的温控器电控连接,另外上胶调粘胶槽6与热水槽1经管道连接。这样热水槽1、电动三通比例温控阀2、水泵马达4、热电偶感温棒5、上胶调粘胶槽6就形成了温水循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4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