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50969.1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5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戴承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承萍 |
主分类号: | H01P7/00 | 分类号: | H01P7/00;H01P1/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向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36 | 代理人: | 段斌 |
地址: | 415502 湖南省常德市澧***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器 具有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波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已经开发出了使用微波或毫米波的频带作为载波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而且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能够轻松地在各种室内和室外场所中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各种射频滤波器应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通信设备,进来,随着移动通信得到了发展,已经经常使用高频带并且需要能给个实现窄带特性和高阻截特性的谐振器。传统的滤波器不能消除外界的声源对滤波器内的谐振器造成的影响,传统的谐振器不仅体积较大而且价格昂贵,制约了高阶滤波器的发展。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款新型的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解决了传统的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使用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以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和不能达到的技术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包括滤波器、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滤波器外侧设有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连接件,连接件左侧设有定位板,滤波器通过定位板置于变压器前部,以减少设备对电网的干扰,所述滤波器内部设有吸声材料、输入叉指换能器、输出叉指换能器、抽头、基片、谐振室和第二谐振杆,抽头将外部输入信号馈入滤波器或者将经过滤波器的信号导出,输入端口与输入叉指换能器连接,输出叉指换能器与输出端口连接,谐振室形成通带内的谐振点,基片置于滤波器底部。
优选的,所述谐振室由挡板、谐振器和第一谐振杆组成,谐振器底部设有插销,谐振器通过插销插进滤波器内,谐振室内在谐振器的作用下产生电磁。
优选的,所述吸声材料与滤波器内侧连接,吸收外界的声能,声能进入到多孔的吸声材料中,被消耗能量,降低外界因素对滤波器造成影响。
优选的,所述滤波器内部谐振室与谐振室之间置有耦合窗口、感飞位置、容飞位置和对称飞位置,耦合窗口传递电磁信号,同时调整成不同的耦合度,以满足滤波器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谐振器是产生谐振频率的电子元件,能够产生稳定的频率,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谐振器内部设有上电极板、下电极板、压电块、支撑板和SI板,压电块置于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之间,下电极板底部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板底部与SI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电块外部设有压电薄膜,压电薄膜通过逆电压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声波形成谐振,制成薄膜频率整形器件。
优选的,所述一根插销通过谐振器内侧与上电极板连接,一根插销通过支撑板和SI板与下电极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馈源只与一个谐振器耦合,负载端仅与一个谐振器耦合,且中间只有一条耦合路径即主路径,各级谐振器之间逐级耦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与传统的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相比,改良后的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将谐振器放置在滤波器内部,而且在滤波器内部设有吸声材料,吸声材料能将外界的声能消除,进而降低了外界对谐振器产生电磁的影响。
2.与传统的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相比,改良后的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中谐振器具有更小的尺寸,用谐振器作为基本的谐振单元,在输入和输出端能够同时存在交叉的电耦合金额磁耦合,以此作为基础能够制造出高阶滤波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谐振器及具有谐振器的滤波器谐振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滤波器,2-输入端口,3-输出端口,4-连接件,5-定位板,6-吸声材料,7-输入叉指换能器,8-输出叉指换能器,9-抽头,10-基片,11-谐振室,12-挡板,13-谐振器,14-第一谐振杆,15-第二谐振杆,16-上电极板,17-下电极板,18-压电块,19-支撑板,20-SI板,21-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承萍,未经戴承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09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