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9186.3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9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20/70 | 分类号: | G16H20/70;G06F3/01;G06N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林梅繁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虚拟现实 技术 心理 评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理健康领域、智能传感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等,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
然而目前我国相应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我国临床诊断心理问题一般先通过设备检查来排除器质性疾病,然后采用量表评估和医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来确诊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医患面对面的诊断过于依赖医生的专业知识及主观意见。鉴于病人普遍具有病耻感,在与医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可能有所隐瞒,这导致医患沟通存在很大困难。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近些年得到大力推广及发展,在医疗领域已有一定的应用,并且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也进行了尝试。VR技术能构建与真实世界高度相近的虚拟世界,使用者能与虚拟世界进行接近真实的交互,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将VR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心理量表评估相结合,改善传统心理评估方法带来的局限性,其中包括医疗资源的不足、病患的病耻感、评估过程的主观性。通过VR技术构建有效的心理评估场景,为使用者提供自助式心理评估方法,可以节约就医时间,节省医疗资源,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降低使用者的病耻感,提高使用者的配合度及心理评估的有效性;在评估过程中实时采集使用者生理数据及行为数据,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分析用户实时状态,对受试者问答选项进行智能校正,提高心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通过标准化问诊过程,可解决传统问诊中量化困难的现状。同时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用户个性化心理特征挖掘与规律总结,提升心理评估的准确性。
因此,将VR技术、智能传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心理评估方法相结合,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诸多不足,并且为评估心理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及思路。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评估方法,该方法将VR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心理评估方法相结合,提升了心理评估的准确性,同时还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定心理量表;
S2:将所选定的心理量表虚拟场景化,呈现基于特定心理量表设计的评估内容;
S3:实时采集受试者问答数据、行为数据和生理数据;
S4:基于受试者的问答选项,完成心理量表问题的智能跳转;
S5:对量表内容进行综合智能分析,综合智能分析将行为数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问答数据通过循环神经网络训练、生理数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后的输出经特征融合后输入到一个softmax层,得出心理评估模型;
S6:采用心理评估模型对受试者初步学习获得的心理评估结果与医生标签进行比对,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和梯度反向传导,对受试者的问答选项进行智能校正;
S7:再将生理数据、行为数据和经校正的问答选项由心理评估模型计算,从而得到最终综合评估结果。
优选地,步骤S4所述心理量表问题的智能跳转,通过设计多种关联条件判断并根据实时情况选择跳转策略;所述跳转策略包括根据医生临床经验量表中相关问题跳转、依据当前答题情况跳转和依据系统实时分析的使用者状态进行跳转。
优选地,步骤S5对行为数据进行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对视频采集的行为数据分别提取形状信息和光流信息;
(2)对提取的形状信息和光流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图像;
(3)设置卷积神经网络的参数,将形状信息和光流信息进行预处理后的输入图像分别输入两个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4)将经两个卷积神经网络处理后的形状信息和光流信息的特征进行融合;
(5)经步骤(4)特征融合后的输出依次输入到后续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
优选地,步骤S5对问答数据在循环神经网络处理的步骤如下:
(1)对语音问答数据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将语音数据转化为文本数据;
(2)对文本数据进行编码;
(3)将第一次问答数据输入到循环神经网络;
(4)将本次问答数据与上一步输出结果输入到循环神经网络;
(5)循环步骤(4),直至问答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91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院专用新生儿自动存储数据和检索装置
- 下一篇:医学成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