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收镁合金皮肤缝合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8009.3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6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宝;郑茂波;宁保群;陈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64 | 分类号: | A61B17/064;A61L17/06 |
代理公司: | 天津耀达律师事务所12223 | 代理人: | 张耀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镁合金 皮肤 缝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吸收镁合金皮肤缝合钉,其特征为:所述缝合钉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吸收镁合金丝材制备,其外形结构呈U型,由钉身、钉肩以及带钉尖的钉腿三部分组成;所述镁合金丝材的横截面一般为圆形或矩形,圆形截面的直径为0.2~1.0mm,矩形截面的长为0.2~1.0mm,宽为0.2~1.0mm;所述缝合钉钉身长3.0~8.0mm,钉肩长0~5.0mm,钉腿长3.0~8.0mm,钉身与钉肩之间的夹角为30~90°,其过渡圆角半径R1为0.5~1.5mm,钉肩与钉腿之间的角度为110~180°,其过渡圆角半径R2为1.0~3.0mm,钉腿上设有一倾斜角度为20~40°的尖脚,以便穿入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镁合金皮肤缝合钉,其特征为:所述镁合金为在纯镁基体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比例的Zn、Ca、Zr、Sr或Y中的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所述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4%Zn,0.1~0.5%Ca,0.1~1%Zr,0.1~1%Sr,0.1~1%Y。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吸收镁合金皮肤缝合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所述镁合金皮肤缝合钉的制备过程包括拉丝、弯曲成型、热处理、酸洗、表面氟化处理、清洗,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直径为8mm的镁合金棒材通过拉拔工艺将其拉拔成圆形截面直径为0.2~1.0mm,或矩形截面长为0.2~1.0mm、宽为0.2~1.0mm的镁合金丝材;
2)将步骤1)所得成品丝材通过弯曲成型模具弯曲成所述形状结构的镁合金缝合钉;
3)将上述成型后的镁合金缝合钉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退火温度为240~300℃,退火时间为30min~1h,取出后空冷;
4)将上述热处理后的缝合钉放入3%硝酸溶液中酸洗20~40s,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并烘干;
5)将上述酸洗后的缝合钉放入浓度为20~40%的氢氟酸溶液中2~12h进行表面氟化处理,获得具有MgF2涂层的镁合金缝合钉,所述氢氟酸溶液的温度控制在30~60℃;
6)将上述氢氟酸溶液处理后的缝合钉用去离子水清洗后,再用无水乙醇清洗并烘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吸收镁合金皮肤缝合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镁合金棒材制备方法为:利用质量百分比大于99.95%的纯镁锭、纯锌粒,以及Mg-Ca、Mg-Zr、Mg-Sr、Mg-Y的中间合金为原料,在通有氩气的保护气氛下于真空熔炼炉中进行熔炼,并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搅拌3~8min,然后在680~710℃的温度下浇铸成直径为60mm的铸锭;将镁合金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均匀化温度为380~420℃,时间为12~48h;在均匀化处理后,车削去除铸锭表面的氧化层和缺陷层,然后用挤压机热挤压成直径为8mm的镁合金棒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800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网箱及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风浪海洋牧场养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