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汽车尾气NOx高效催化的纳米多孔网柱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7018.0 | 申请日: | 201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1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兴利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B01J35/10;B01D53/94;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尾气 nox 高效 催化 纳米 多孔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净化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汽车尾气NOx高效催化的纳米多孔网柱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较多的纳米材料用于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领域,使尾气中NOx通过催化转化,从而无害化排放。Fe2.44Cr0.47Mn0.09O4尖晶石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用于催化剂、生物医学材料和磁性材料领域。该纳米材料通过烧结后,催化性能得到一定提升,可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领域。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气相沉积法、低温等离子化学沉积法、机械粉碎法、固相化学反应法、热分解法、氧化沉淀法、胶体化学法等。以上这些制备方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备成本较高、产率较低或粒子容易团聚等。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以不锈钢(Fe-Cr-Mn)多孔网柱作为起始反应原料,利用多孔网柱的孔隙多、比表面积大、网丝表面可参与水热反应等特点,在碱性溶液中通过近临界水热反应,在网柱孔隙表面原位生长尖晶石纳米颗粒材料(Fe2.44Cr0.47Mn0.09O4)。该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成本低、易大规模制备,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所制备的纳米多孔网柱材料具有催化位点多、尖晶石纳米颗粒附着牢固等优点,对汽车尾气中的NOx有较好的催化净化效果,在400 ℃时对NOX的转化率最高接近9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汽车尾气NOx高效催化的纳米多孔网柱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纳米多孔网柱材料由不锈钢(Fe-Cr-Mn)多孔网柱在220~ 300℃水热反应下进行制备,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比例、后处理煅烧过程来调节多孔网柱孔隙表面尖晶石纳米微粒的粒径、形貌,进而调变其催化性能。以上网柱孔隙表面生长的尖晶石纳米微粒的组成为Fe2.44Cr0.47Mn0.09O4。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多孔网柱材料具有如下特点:制备简单,无需昂贵设备,成本低廉,比表面积大,催化位点多,尖晶石纳米颗粒附着牢固,处理过程绿色环保,很有应用前景,并可应用于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NOx的高效催化净化。
所述的不锈钢(Fe-Cr-Mn)多孔网柱,按质量百分数计,含C≤0.03%,
Mn≤2.00%,P≤0.045%,S≤0.030%,Ni:10.0-14.0%,Cr:16.0-18.0%,其余诸如钴(Co)、锌(Zn)等杂质由于在不锈钢(Fe-Cr-Mn)多孔网柱中含量太低,低于一般仪器的检出限,故可略去。
本发明所述的可用于NOx(x的取值范围是1或2)高效催化的纳米多孔网柱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
(1)将不锈钢(Fe-Cr-Mn)多孔网柱(网柱直径为1.5~2.5 cm,网柱高为1-3 cm,网柱孔隙直径为0.05 -1mm,网柱孔隙率为50% - 98%)分别放在无水酒精、5-10%NaHCO3溶液、2-6%硫酸溶液中超声15-60分钟,后用二次水洗净;
(2)将步骤(1)处理得到的不锈钢(Fe-Cr-Mn)多孔网柱放入80-100 mL混合溶液中,该混合溶液的组成为0.5 ~ 5ml 氨水、30 ~ 60g NaOH,其余为去离子水;
(3)将步骤(2)得到的不锈钢(Fe-Cr-Mn)多孔网柱及混合溶液于220~ 300℃条件下水热反应12~ 60h;
(4)将步骤(3)得到的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然后先后在无水酒精、一次水、去离子水中超声0.5~20h,去除不锈钢(Fe-Cr-Mn)多孔网柱上残留的杂质;
(5)将步骤(4)得到的产物在30 ~ 90℃下进行干燥10~72小时;
(6)将步骤(5)得到的干燥产物在350~450℃煅烧4~8小时,自然降温到室温,从而得到本发明所述的可用于汽车尾气NOx高效催化的纳米多孔网柱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兴利,未经王兴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70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