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5229.0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3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蔡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永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78 | 代理人: | 宋鹰武 |
地址: | 中国香港湾仔轩尼***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准化数据 匹配 数据产品 数据交换 用户定义 组规则 通信设备 设备接收数据 通信网络连接 用户关联 转换 网络 | ||
本主题公开了用于促进在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根据该系统和方法,可以从多个IoT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IoT设备接收数据。数据可以与第一用户关联。数据可以转换成标准化数据,其中该标准化数据可以包括各种格式的数据。基于该标准化数据,可以提取有用信息。该有用信息可以与由第二用户定义的第一组规则相匹配以获得匹配的数据。可以基于该匹配的数据和由第一用户定义的第二组规则生成一个或多个数据产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产品可经由网络被发送给第二用户。
技术领域
本文所描述的本申请总体上涉及用于促进在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任何事物都是数据驱动的,且数据无处不在。由于网络驱动技术的进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访问数据。这些数据在因特网上不仅作为通信媒介进行传输,而且也被认为是一种产品。互联网上有数以十亿计的传感器和设备。这些设备被称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或万物联网(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IoT设备主要用于数据的监测。每一个IoT设备都可以与用户、企业以及连接在通信网络中的其它IoT设备交换数据。大量的IoT设备的部署由此导致了大量数据的生成。此外,生成如此庞大数据的另一个源是经由社交网络平台、基于企业的应用程序和国有网站和/或门户网站生成的数据集。
所有这些数据可能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是用来从来自许多源的这样的数据中获取深入见解或商业情报。例如,由IoT设备生成的数据可用于经由与在现有基础设施(例如建筑物)中部署的IoT设备进行通信的计算系统远程监测该现有的基础设施。在另一个示例中,由社交网络平台生成的数据可以包括推导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来基于该行为模式与消费者的人口统计特征概况和其它因素相结合,向消费者推荐一个或多个商业产品。因此,来自这些大量源的数据需要与许多实体(诸如用户、企业、研究机构和公司等)进行传递/交换,这些实体可以从数据中推导出有价值的见解。然而,由于数据量大、格式不同、易受入侵者攻击,所以提供以有效、高效、准确和安全的方式促进数据聚合、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的统一平台仍然是一个挑战。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引入与用于促进在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相关的概念,并且在下文中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了这些概念。本发明内容并不旨在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基本特征,也不旨在用于确定或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种实现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促进在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物联网(IoT)设备;与所述多个IoT设备可通信地联接的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联接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可以配置成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化指令以进行以下操作:从所述多个IoT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IoT设备接收数据,其中,所述数据与第一用户相关联,并且使用至少一个通信协议接收所述数据;处理所述数据以将数据转换成标准化数据,其中,所述标准化数据包括各种格式的数据;从所述标准化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将所述有用信息与由第二用户定义的第一组规则进行匹配,以获取匹配的数据;基于所述匹配的数据和由所述第一用户定义的第二组规则生成一个或多个数据产品;将所述数据产品存储到所述存储器的产品数据库中;以及经由网络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产品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威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5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