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搭载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旋翼武装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9473.6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刘一凡;尹中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牟正芳 |
主分类号: | F41F7/00 | 分类号: | F41F7/00;B64C27/08;B64C2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搭载 自动 榴弹 发射器 武装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翼无人机和自动榴弹发射器应用领域,具体涉及旋翼无人机作为平台搭载自动榴弹发射器。
背景技术
旋翼无人机具有起降方便、机动灵活、可空中悬停等特点,运用到军事装备领域将具有较强的突防能力。但目前电动旋翼无人机受电池约束,航时短、航程有限、载重能力有限;燃油动力旋翼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电动旋翼无人机航时短、航程有限、载重能力的弱点,但存在体积大、噪声大等缺点,降低了隐蔽性,作为武器搭载平台尚显不足。旋翼武装无人机的发展,一方面受制于无人机,另一方面也受制于武器系统。所搭载武器作战威力太小,搭载的意义就不大;所搭载的武器威力大,对无人机平台的冲击载荷也大,要求也更高。为此,需要在旋翼无人机可承受范围之内,综合考虑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和实际作战需求来确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武器装备。经过综合对比分析轻武器装备的威力、有效射程和后坐冲击载荷等指标,发现自动榴弹发射器比较适宜作为旋翼无人机搭载的武器。但旋翼无人机平台搭载自动榴弹发射器,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特别是需要解决榴弹发射器射击时对无人机冲击较大、瞄准射击较难的问题。旋翼无人机为了更好满足搭载榴弹发射器的需求,有必要综合电动和燃油动力旋翼无人机的优点,开发出新的长航时、载重大、噪声小、悬停稳定性好的旋翼无人机。将上述两者科学集成为一种搭载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旋翼武装无人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的发明旨在构建一种搭载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旋翼武装无人机,主要解决提高旋翼无人机的搭载能力问题和自动榴弹发射器在无人机平台的武器操控问题。一种搭载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旋翼武装无人机,包括共轴式油电混合动力无人机、观瞄系统、火控模块、自动榴弹发射器、遥控击发装置。
所述共轴式油电混合动力无人机,优选燃油转子发动机。
所述观瞄系统包括电动云台、摄像头、测距仪、导航定位仪。摄像头和测距仪安装在电动云台上,优选的摄像头同时具有白光、红外功能;优选的测距仪具有测相对距离、相对高度差的功能,导航定位仪实时监测无人机参数。
所述火控模块包括处理器、瞄准角度控制装置。处理器与测距仪、导航定位仪、瞄准角度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瞄准角度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曲面涡轮、环面蜗杆、导杆和固定座。
所述自动榴弹发射器通过连接组件与无人机平台的瞄准角度控制装置的导杆相连,并在导杆两端加上减振弹簧。
优选的,自动榴弹发射器安装了高效制退器,采用了枪身短后坐的缓冲方式,后坐冲击相对小。
优选的,遥控击发装置采用线圈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创作了一种搭载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旋翼武装无人机。采用转子发动机和共轴式双主旋翼的无人机平台,噪声小、结构紧凑、悬停性能好、续航和载重能力较强。搭载的榴弹发射器后坐小,通过导杆弹簧减振,进一步减小了对无人机平台的冲击。观瞄系统和火控模块较好满足了榴弹发射器在无人机平台的瞄准射击需求。
附图说明
图1 一种搭载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旋翼武装无人机总体示意图;
图2 一种搭载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旋翼武装无人机底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搭载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旋翼武装无人机,包括共轴式油电混合动力无人机、观瞄系统、火控模块、自动榴弹发射器。
所述共轴式油电混合动力无人机,优选燃油转子发动机4。转子发动机4动力平稳、振动小,共轴式双旋翼悬停稳定性好。
所述观瞄系统包括电动云台11、摄像头13、测距仪12、导航定位仪5,摄像头13和测距仪12安装在电动云台上,优选的摄像头13同时具有白光、红外功能;优选的测距仪12具有测相对距离、相对高度差的功能,导航定位仪5实时监测无人机参数。
所述火控模块包括处理器6、瞄准角度控制装置。处理器6与测距仪12、导航定位仪5、瞄准角度控制装置相连。处理器6接收测距仪12和导航定位仪5传来的距离、高度差、运动速度等参数计算出射角参数,并将指令传递给瞄准角度控制装置的电机1。
所述瞄准角度控制装置包括电机1、曲面涡轮2、环面蜗杆3、导杆7和固定座8。导杆7一端用铰链与固定座8连接,另一端与曲面涡轮2连接,环面蜗杆3与曲面涡轮2相匹配。当处理器6将射角指令传递给电机1时,电机1驱动环面蜗杆3,环面蜗杆3带动曲面涡轮2运动,导杆7的角度发生相应的调整,从而控制武器的射击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牟正芳,未经牟正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9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