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悬浮技术生产石墨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8827.5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6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唐立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悉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炉 膨胀鳞片石墨 石墨烯 循环管 汞灯 恒压 漏斗 悬浮技术 悬浮效果 氦气 照射 循环控制系统 持续反应 低温冷却 反应方式 鳞片石墨 收集容器 悬浮状态 高膨胀 光解 托起 生产 接通 悬浮 应用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悬浮技术生产石墨烯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设置恒压漏斗、反应炉、低温冷却循环控制系统及收集容器,反应炉内设有照射膨胀鳞片石墨的汞灯;设置第二循环管,将恒压漏斗、反应炉连接于第二循环管,将膨胀鳞片石墨倒入恒压漏斗内,通过接通第二循环管输送至反应炉;在反应炉的底部控制氦气托起反应炉内的膨胀鳞片石墨至悬浮状态;启动汞灯持续反应4小时即制得石墨烯。本发明使用新的悬浮反应方式进行石墨烯生产,利用氦气推高膨胀鳞片石墨在反应容器内,从而产生悬浮效果,该悬浮效果能够使膨胀鳞片石墨配合汞灯进行照射,使膨胀鳞片石墨发生光解反应,提高反应面积,使反应更加均匀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领域,具体为一种进行生产石墨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石墨烯制备方法主要分为四大类: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淀法和氧化石墨还原法。微机械剥离方法操作简单、制作样本质量高,是当前制取单层高品质石墨烯的主要方法,但其可控性较差,制得的石墨烯尺寸较小,一般都在10-100um之间,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而外延生长法所需要的原料成本、设备成本较高,其需要很高的生长温度(1400摄氏度),因此需要的设备要求高,而且生长大尺寸的石墨烯也很困难。氧化石墨还原法的过程是先用强氧化剂将石墨氧化成氧化石墨,氧化过程即在石墨层间穿插一些含氧官能团,从而加大了石墨层间距,然后经超声处理一段时间之后,即形成单层或数层氧化石墨烯,再用强还原剂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该方法得到的石墨烯由于单层石墨烯非常薄,容易团聚,导致降低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及比表面积,进一步影响其在光电设备中的应用,另外,该氧化还原过程中容易引起石墨烯的晶体结构缺陷,如碳环上碳原子的丢失等问题。化学气相沉淀法在制备的后期,对于石墨烯的转移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制备成本较高,另外基底内部的碳原子生长与连接往往存在缺陷。同时,在制备石墨烯时,由于原料有一部分贴附在反应容器上,导致反应不够均匀,制备的石墨烯质量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大提高石墨烯反应面积的制备方法,其生产的石墨烯质量高,且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悬浮技术生产石墨烯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设置恒压漏斗、圆锥体不锈钢的反应炉及收集容器,恒压漏斗设置于收集容器的正下方,所述反应炉及收集容器的顶部由第一循环管相互连接,反应炉内设有照射膨胀鳞片石墨的汞灯;
B.设置第二循环管,将恒压漏斗连接于第二循环管的中部,并将反应炉的下部连接于第二循环管的一端部,将膨胀鳞片石墨倒入恒压漏斗内,接通第二循环管,将膨胀鳞片石墨输送至反应炉内;
C.在反应炉的底部设置氦气连通开关,控制氦气通入反应炉内,托起反应炉内的膨胀鳞片石墨至悬浮状态,接着关闭氦气连通开关、截断反应炉以及恒压漏斗之间的连通;
D.启动汞灯,将膨胀鳞片石墨在反应炉内反应,持续反应4小时即制得石墨烯。
作为对上述一种应用悬浮技术生产石墨烯的方法的进一步描述,步骤B前还包括:启动汞灯升温反应炉的温度至50摄氏度;步骤D中反应炉持续采用反应温度为80摄氏度的热反应。
作为对上述一种应用悬浮技术生产石墨烯的方法的进一步描述,在恒压漏斗与收集容器之间使用出料开关相互连接,控制石墨烯的流通、截止或调整流通量。
作为对上述一种应用悬浮技术生产石墨烯的方法的进一步描述,步骤D后还包括:E.打开氦气连通开关并关闭出料开关,通入氦气而推动石墨烯进入收集容器,且收集收集容器中的石墨烯。
作为对上述一种应用悬浮技术生产石墨烯的方法的进一步描述,在第二循环管另一端部与恒压漏斗之间设置进气闸开关,在进行步骤B时,打开进气闸开关向内通入气体,推动膨胀鳞片石墨输送至反应炉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悉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悉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88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驱动的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吸式焊接机器人的拆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