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糊矩阵的页岩气多因素选区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6810.6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涛;包书景;宋腾;石砥石;张子亚;郭天旭;苑坤;林拓;于抒放;覃英伦;张聪;王胜建;王超;陈榕;陈相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V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李红卫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糊 矩阵 页岩 因素 选区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矩阵的页岩气多因素选区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研究控盆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形成机制与盆地性质,建立静态地质模型;步骤2,研究控盆断裂的运动学特征,进行构造演化史、泥页岩的埋藏史和生烃史等“三史”分析;步骤3,对泥页岩的静态、动态评价特征进行提炼,定义页岩气选区评价的各种参数并赋值;步骤4,构建模糊矩阵,进行多因素评价;步骤5,确定页岩气远景区、有利区的选区评价结果。这种页岩气远景区、有利区的多因素选区评价方法,综合了页岩气形成和富集过程中的各种动静态参数,利用基于模糊矩阵的数学方法进行选区评价,尽可能地降低人为干扰因素,对加快页岩气的选区进程和勘探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页岩气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页岩气远景区、有利区的基于模糊矩阵的页岩气多因素选区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含油气盆地类型多、数量多。复杂的多期构造运动决定了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类型多,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复杂,富集主控因素差异大。
我国页岩气勘探起步晚,虽然2012年以来,随着我国在焦石坝等南方多个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资料得到了极大丰富,但是,我国页岩类型多,构造活动期次多,泥页岩生烃期次多、后期页岩气破坏严重保存条件要求高,受资料和页岩气认识程度限制,页岩气远景区、有利区的选区评价考虑的因素单一,人为随意性较大,制约了我国页岩气的选区进程和勘探步伐。
发明内容
针对我国页岩类型多,构造活动期次多,泥页岩生烃期次多、后期页岩气破坏严重、保存条件要求高的特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矩阵的页岩气多因素选区评价方法,解决了页岩气远景区、有利区的选区评价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外此项研究的空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模糊矩阵的页岩气多因素选区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盆地静态地质模型:对控盆断裂的几何学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地质剖面建立盆地静态地质模型;
步骤2,“三史”分析:“三史”为构造演化史、泥页岩的埋藏史和生烃史,通过研究各主要控盆断裂的古落差,进行平衡剖面的制作,研究断裂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其构造演化史分析;在地震剖面上标定主要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反射标志层,根据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做出泥页岩的埋藏史曲线;选取低演化程度的泥页岩样品,实验模拟出泥页岩的生烃过程和各期次生烃量,得到不同演化阶段泥页岩的烃产率曲线,进行盆地主要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生烃史分析;
步骤3,定义评价参数:将页岩气远景区、有利区评价的生、储、盖、圈、保,五大类评价参数细化成子项参数,并对各子项参数进行定义和赋值;
步骤4,构建模糊矩阵:先根据五大类评价参数各主因素对各个盆地/区块进行倒序排队形成评分矩阵,再经正交旋转和线性变换复合运算后得到的模糊矩阵P={pij};用各主因素的累积方差贡献值(达到90%左右)作为权系数,组成向量集Q={q1,q2,…,q5},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判集P=P×Q;
步骤5,确定选区评价结果:对矩阵计算出的评判子集进行数值分析,最终确定评价结果,得分越高说明盆地/区块越有利。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几何学特征包括:控盆断裂的性质、断裂级别、断距、走向统计与玫瑰花图编制、断层产状及控盆断裂的平面-剖面构造样式。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子项参数包括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相、厚度、深度、有机质类型、残余有机碳、成熟度、含气性、构造演化史、泥页岩生烃史和保存条件等。
优选的,步骤4中,由评分矩阵得到模糊矩阵的具体步骤为:先将评分矩阵经正交旋转得到主因子矩阵子集,将评分矩阵向上转移为模糊矩阵。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未经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68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