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的结构及该结构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6150.1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9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高炯德;朴基仙;张皓盛;韩日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6;G06Q30/00;B32B15/04;B32B33/00;B32B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李琳;许向彤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伪造 假冒 重复使用 结构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金属层;光转换图案层,包括多个光转换纳米颗粒,所述光转换图案层形成在所述金属层上;金属图案层,放置在所述金属层和所述光转换图案层上;以及粘合剂膜,放置在所述金属图案层上。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防止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的结构允许通过红外光照射而可以容易地用眼睛识别出指示正品的图案,并且在由于拆卸包装容器而导致的结构变形之后根本不无法重新组装,从而防止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防止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的结构、该结构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结构用于辨别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通过上转换材料和间隙中的间隙等离激元极化来防止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的结构、该结构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结构用于辨别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行业越来越多地销售伪造品。为了防止伪造和重复使用伪造品,已经开发了使用盲文、全息图或特殊油墨的许多防止伪造和假冒的技术。
但是,这些技术依然没有根除伪造品,因为伪造或假冒是由伪造行家做出的,并且用户难以辨别伪造或假冒。此外,重复使用诸如附有盲文或全息图的包装盒和容器的产品产生问题,使得更难以根除伪造品。
在这种情况下,先前报道过一种防伪造结构,其使用由金属纳米线和具有上转换(UC)材料的金属膜引起的等离子体放大现象,这种上转换(UC)材料吸收红外光并发射可见光,并且该上转换(UC)材料插设在金属纳米线与金属膜之间(Adv.Funct.Meter.2016,26,7836)。然而,该结构具有防止重复使用的结构方法,但是为此,需要使用额外的污染物,并且由于没有特殊的编码,因此可以尝试进行再生产。
因此,鉴于这些许多问题,需要开发低成本、易于制造的防伪技术,以通过阻止通过图案编码再生产的企图来防止重复使用,并且该防伪技术容易地区分伪造。
[相关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公开号10-2012-0116635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公开号10-2011-0045194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防止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的结构,其允许通过红外光照射而容易地用眼睛识别出指示正品的图案。
本发明进一步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防止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的结构,其在结构变形之后根本无法重新组装以防止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伪造、假冒或重复使用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金属层;光转换图案层,包括多个光转换纳米颗粒,所述光转换图案层形成在所述金属层上;金属图案层,放置在所述金属层和所述光转换图案层上;以及粘合剂膜,放置在所述金属图案层上。
所述金属图案层可以由岛状金属纳米颗粒形成。
间隙等离激元极化现象可以发生在所述金属层和所述金属图案层之间。
所述光转换图案层可以形成第二编码图案,所述金属图案层可以形成第一编码图案,并且可以在所述第一编码图案和所述第二编码图案之间的重叠部分处形成可视图案区域,当施加红外光时在所述可视图案区域处发生光转换放大现象。
所述金属层和所述金属图案层中的每一个可以独立地是选自金(Au)、银(Ag)、铜(Cu)、铝(Al)、钛(Ti)、铬(Cr)、氧化铟锡(ITO)、掺铝氧化锌(AZO)和掺氟氧化锡(FTO)的任意一种。
所述光转换纳米颗粒的平均直径可以是5nm至300nm。
所述光转换纳米颗粒可以是选自由掺杂有镱(Yb)、铒(Er)、铥(Tm)、钇(Y)或其混合物的卤化物、硫族化物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组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6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