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防撞雷达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5328.0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7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戚同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和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5/93 | 分类号: | G01S15/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发射装置 汽车防撞雷达 传感器 检测器 超声波检测电路 超声波驱动电路 传感器设置 大气能见度 报警器 报警电路 车辆前方 处理电路 雷达系统 两侧位置 前方物体 声频振动 速度测量 制动设备 障碍物 气囊 车距 车头 带宽 警告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防撞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波发射装置、超声波检测传感器,超声波发射装置和超声波检测传感器设置在车头前方两侧位置,与前方物体形成一定的夹角,还包括超声波驱动电路、超声波检测电路、处理电路、报警电路和报警器。超声波检测传感器是带宽声频振动检测器。本雷达系统能根据车辆当前的方向和速度测量到在车辆前方路上可能引起碰撞的危险障碍物,因此它适用于大气能见度低的情况以及实际判断力不理想(车距太短、速度太高)的情况。它的目的是警告驾驶员要打开气囊或其他制动设备,控制汽车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达,特别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汽车防撞雷达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雷达,是用于汽车或其他地面机动车辆的雷达。因此,它包括基于不同技术(比如激光、超声波、微波)的各种不同雷达,有着不同的功能(比如发现障碍物、预测碰撞、自适应巡航控制),以及运用不同的工作原理(比如脉冲雷达、FMCW雷达、微波冲击雷达)。微波雷达在汽车雷达中有着重要的商业意义。
防撞雷达能根据车辆当前的方向和速度测量到在车辆前方路上可能引起碰撞的危险障碍物,因此它适用于大气能见度低的情况以及实际判断力不理想(车距太短、速度太高)的情况。它的目的是警告驾驶员要打开气囊或其他制动设备,控制汽车的速度。
当驾驶员疲劳驾驶,长时间驾驶,或者驾驶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时候万一前方出现障碍物,或者前方汽车突然一个急刹车,就很容易出现追尾事故,此时,有了防撞雷达就可以在前方一定距离出现障碍物的时候通过尖锐相声等方式提醒驾驶员救其一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汽车防撞雷达系统,它可以可在前方一定距离出现障碍物的时候通过尖锐相声等方式提醒驾驶员救其一命。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汽车防撞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波发射装置、超声波检测传感器,超声波发射装置和超声波检测传感器设置在车头前方两侧位置,与前方物体形成一定的夹角,还包括超声波驱动电路、超声波检测电路、处理电路、报警电路和报警器。
优选的,所述的超声波检测传感器是带宽声频振动检测器。
当安装有本系统的车辆上路之后开启本系统,系统开始工作,处理电路通过I/O口控制超声波驱动电路,由超声波驱动电路驱动超声波发射装置工作,向前方发送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遇到前方物体后反射回来,反射波信号被超声波检测传感器接收,然后送超声波检测电路处理,超声波检测电路将处理的放大信号提供给处理电路;处理电路由I/O口控制驱动报警电路,报警电路驱动报警器。
本系统的报警距离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超声波发射装置和超声波检测传感器设置在车头前方两侧位置,与前方物体形成一定的夹角,超声波发射装置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前方车辆被反射后可以被超声波检测传感器接收,该信号最终会启动报警器,在遇到前方汽车急刹车的时候可以很好地给驾驶员起到警示作用。尤其是驾驶员走神的时候,可以提醒驾驶员赶紧刹车。
本发明是一项组合发明,其配件都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或向生产厂家订做。以上各配件都是己知技术,本说明书不再详细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汽车防撞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波发射装置1、超声波检测传感器2,超声波发射装置1和超声波检测传感器2设置在车头前方两侧位置,与前方物体3形成一定的夹角,还包括超声波驱动电路4、超声波检测电路5、处理电路6、报警电路7和报警器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和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和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53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