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风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2768.0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6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周飞;吴伦保;王焘;徐善龙;汤明明;邹文冬;吴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汇宇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11/89;F24F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刘跃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风 除湿机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室内除湿都是采用空调除湿法,空调系统根本无法同时解决温湿度的问题,有的采用降低出风温度,再用电加热方式提高温度达到降低相对湿度的目的,再新风量要求很下的环境下,可以采用如此办法,但也非常耗能,也不是可取的方法,如果是全新风系统,几乎就达不到要求,假设表冷出风温度18度,此时相对湿度高于95%,升温至23度,相对湿度也要在70%以上,所以针对全新风的空气处理机组的独立开发,是很有必要的,而普通除湿机放置室内属于循环、渐进式除湿,在单位时间内除湿率较慢。因此,发明一种新风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风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外壳、控制器、外界进风口、第一抽风机、空气净化器、调节器、活性炭吸附层、风道、阀门、空气检测仪、室内进气口、第二抽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所述外界进风口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抽风机,所述第一抽风机输出端设置有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输出端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输出端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输出端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输出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输入端设置有空气检测仪,所述阀门输出端设置有室内进气口,所述室内进气口一侧设置有第二抽风机,所述第二抽风机输出端与调节器输入端连接,所述风道输出端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输出端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输出端设置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输出端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输出端与风道输入端连接,所述阀门输出端与空气净化器输入端连接,所述阀门输出端与活性炭吸附层输入端连接。
所述风道、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形成冷凝循坏回路,所述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经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饱和气体,送入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饱和气体在冷凝器中经过冷却,保持压力不变,向外放出热量,从而凝结为低温低压的液体,从冷凝器中排出,经过制冷节流阀,因受阻力而时压力下降,导致部分制冷剂变为气体,同时吸收气化潜热,使其本身温度也降低,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气,所述湿蒸气进入蒸发器中,制冷剂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吸收风道中的热量,使风道内的空气变冷,再通过阀门排放到室内,达到室内制冷的效果。
所述外界进风口、第一抽风机、空气净化器、调节器、活性炭吸附层、风道、阀门、空气检测仪和室内进气口形成室内外循环,所述第一抽风机从外界进风口抽取外界空气,经空气净化器净化后,通过调节器进入活性炭吸附层,活性炭吸附层对其进行吸附,将净化后的气体内水气吸附掉,除湿后的气体经过风道内冷凝循坏回路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气体进入阀门通过空气检测仪检测,合格后的气体从室内进气口排放到室内,不合格的气体分别排放到空气净化器和活性炭吸附层中,再进行循环。
所述第二抽风机、调节器、活性炭吸附层、风道、阀门、空气检测仪和室内进气口形成室内循环,所述第二抽风机抽取室内的空气通过调节器进入到活性炭吸附层,活性炭吸附层对其进行吸附,将气体内水气吸附掉,除湿后的气体经过风道内冷凝循坏回路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气体进入阀门通过空气检测仪检测,合格后的气体从室内进气口排放到室内,不合格的气体排放到活性炭吸附层中,再进行除湿。
优选的,所述室内进气口一侧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输入端与室内连接,所述鼓风机输出端延伸至室外。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设置于外壳表面,所述控制器与调节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器输出端延伸至室外。
优选的,所述阀门设置为四开口阀门。
优选的,所述外壳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汇宇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汇宇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27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