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雪茶抗突变和预防肿瘤活性部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8863.3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9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贺小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09 | 分类号: | A61K36/09;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罗继元 |
地址: | 650032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雪茶抗 突变 预防 肿瘤 活性部位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红雪茶抗突变和预防肿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地衣红雪茶干燥后粉碎,以体积浓度为60%-70%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多次;红雪茶与每次所用的提取溶剂的料液比为1g:4-5ml;合并提取液浓缩至膏状,得到初级提取物;
步骤(2),将初级提取物与蒸馏水按质量比为1-2:1混合成混悬状,然后向其中加入体积浓度为95%-100%的乙醇,得到混合液;其中,乙醇的加入量为使所得的混合液中乙醇的体积浓度大于80%;之后对混合液振摇进行醇沉,振摇至混合均匀后,静置20-24小时,离心,取上层液体;余下沉淀物再采用体积浓度大于80%的乙醇进行多次醇沉,静置2-4小时后离心取上层液体,每次醇沉所用的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的体积是沉淀物体积2-3倍体积;合并所有上层液体,浓缩至膏状,得到活性部位A;
步骤(3),将活性部位A用体积是活性部位A体积3-4倍的正丁醇混悬溶解,静置1-2小时后离心,取上层正丁醇提取层;沉淀层再用正丁醇反复混悬溶解、离心提取3-4次,每次正丁醇量为被提取的沉淀层体积的2-3倍,合并所有正丁醇提取层,浓缩至膏状,得到活性部位B;
步骤(4),将活性部位B用体积是活性部位B体积3-4倍的乙酸乙酯混悬溶解,静置1-2小时后离心,取上层乙酸乙酯层;沉淀层再用乙酸乙酯反复混悬溶解、离心提取3-4次,每次乙酸乙酯量为被提取的沉淀层体积的2-3倍,合并所有乙酸乙酯提取层,浓缩至膏状,得到活性部位C;
步骤(5),将活性部位C用蒸馏水溶解成混悬状,活性部位C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2:1,之后加入体积是活性部位C体积3-4倍的氯仿振摇萃取,静置20-24小时后,取氯仿萃取液;余下混悬液离心,取氯仿萃取液;水相层用氯仿继续振摇萃取,取氯仿萃取液,余下混悬液再离心取氯仿萃取液,共进行3-4次,每次所用氯仿的体积为被萃取水相层体积的2-3倍,合并所有氯仿萃取液,浓缩至膏状,得到活性部位D;
步骤(6),将活性部位D用体积为活性部位D体积3-4倍的乙醚搅拌溶解成混悬状后,静置1-2小时,离心,取上层乙醚提取液;余下沉淀物再用乙醚溶解成混悬状后离心,取乙醚提取液,共进行3-4次,每次乙醚的体积为被提取沉淀物体积的2-3倍,合并所有乙醚提取液,浓缩至膏状,得到活性部位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雪茶抗突变和预防肿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提取次数为4-5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雪茶抗突变和预防肿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醇沉次数为3-4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雪茶抗突变和预防肿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4)、(5)和步骤(6)中,离心参数均为2500-3500转/分钟离心5分钟。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雪茶抗突变和预防肿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部位A、活性部位B、活性部位C、活性部位D、活性部位E。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雪茶抗突变和预防肿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部位A、活性部位B、活性部位C、活性部位D、活性部位E在制备肿瘤化学预防药物、抗突变剂或预防肿瘤保健品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部位A、活性部位B、活性部位C、活性部位D、活性部位E在制备肿瘤化学预防药物、抗突变剂或预防肿瘤保健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的剂型为浸膏、片剂、胶囊、酊剂、口服液、颗粒剂或冲剂;抗突变剂的剂型为浸膏、片剂、胶囊、酊剂、口服液、颗粒剂或冲剂;预防肿瘤保健品的剂型为浸膏、片剂、胶囊、酊剂、口服液、颗粒剂或冲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部位A、活性部位B、活性部位C、活性部位D、活性部位E在制备肿瘤化学预防药物、抗突变剂或预防肿瘤保健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为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肿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部位A、活性部位B、活性部位C、活性部位D、活性部位E在制备肿瘤化学预防药物、抗突变剂或预防肿瘤保健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变为化学致癌剂、致突变剂所导致的遗传物质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未经昆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88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