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肾痨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8408.3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1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赵静;覃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焕刚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P13/12;A61P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1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制作 中药 乌药 毒副作用 重量份数 乌梅 内服 甘松 水蛭 乌韭 乌桕 玉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肾痨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乌韭5‑8份、乌药4‑7份、乌桕6‑9份、乌梅4‑9份、水蛭2‑8份、玉竹1‑3份和甘松2‑4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肾痨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采用纯中药制作,内服使用时无任何毒副作用,经临床使用证实,治疗肾痨效率达95%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肾痨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肾痨(kidney consumption]、renal tuberculosis)为病证名,即肾劳。《慎柔五书》卷四以虫在于肾则成肾痨。《中医药学名词》(2004):肾痨是指发生于肾脏的结核病;《中医药学名词》(2010):肾痨是指发生于肾脏,以尿频、尿急、尿痛、颧红、潮热、盗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肾痨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肾痨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乌韭5-8份、乌药4-7份、乌桕6-9份、乌梅4-9份、水蛭2-8份、玉竹1-3份和甘松2-4份。
一种治疗肾痨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乌韭5-8份、乌药4-7份、乌桕6-9份、乌梅4-9份、水蛭2-8份、玉竹1-3份和甘松2-4份;
(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份置于热水内浸泡;
(3)将浸泡后的原料置于器皿内加入清水煮沸,沸后文火继续煎熬半小时。
(4)滤出药渣取药汁即为治疗肾痨的中药。
进一步,步骤(2)中置于50-70摄氏度的热水内浸泡2-4小时。
进一步,步骤(3)中沸后文火继续煎熬半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肾痨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采用纯中药制作,内服使用时无任何毒副作用,经临床使用证实, 治疗肾痨效率达 95% 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肾痨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乌韭5份、乌药4份、乌桕6份、乌梅4份、水蛭2份、玉竹1份和甘松2份;
(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份置于50摄氏度的热水内浸泡2小时;
(3)将浸泡后的原料置于器皿内加入清水煮沸,沸后文火继续煎熬半小时;
(4)滤出药渣取药汁即为治疗肾痨的中药。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肾痨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乌韭6份、乌药5份、乌桕7份、乌梅7份、水蛭5份、玉竹2份和甘松3份;
(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份置于60摄氏度的热水内浸泡3小时;
(3)将浸泡后的原料置于器皿内加入清水煮沸,沸后文火继续煎熬半小时;
(4)滤出药渣取药汁即为治疗肾痨的中药。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肾痨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焕刚,未经郑焕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8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