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肠胃功能的红茶菌功能性食品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12807.9 申请日: 2017-09-11
公开(公告)号: CN107752026A 公开(公告)日: 2018-03-06
发明(设计)人: 黄秀梅;吴春;王雅英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医学院
主分类号: A23L33/105 分类号: A23L33/105;A23L33/135;A23L33/14
代理公司: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代理人: 张松亭,游学明
地址: 361000 福建***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改善 肠胃 功能 红茶 食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改善肠胃功能的红茶菌功能性食品。

背景技术

胃病,是许多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很多民众饱受胃病之苦,急需有效健康的功能性食品缓之。

红茶菌发酵液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酸性饮料,传统的红茶菌发酵液是由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以糖茶水为原料的微生物发酵饮料,是一种纯天然功能性饮品。红茶菌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功能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酸、D-葡萄糖二酸-1,4内酯、醋酸、乳酸、多糖、氨基酸、蛋白质、叶酸、地衣酸和维生素等,具有抑菌、助消化清肠胃、防治胃病、防治便秘和痔疮、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以及防癌防治胃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红茶菌发酵液在民间有“胃宝”的美称,内含醋酸可抑制引起胃炎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内含抗癌功能性因子D-葡萄二酸-1,4-内酯,可通过抑制葡萄糖苷酸酶活性,降低致癌前体转化为致癌物的转化效率,进而达到预防和抗胃癌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改善肠胃功能的红茶菌功能性食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改善肠胃功能的红茶菌功能性食品,原料按以下重量份,包括红茶1-50,山药1-50,山楂1-50,橘皮1-50,肉桂1-30,菊苣1-30,麦芽1-30,小茴香1-30,白扁豆1-30,桂圆1-25,大枣1-25和甘草1-15,用水煎煮或冷提1-3次,每次0.5-48h,合并提取液,按质量体积比0.5-40%比例加入红糖、白糖、果糖或葡萄糖的其中一种溶解,高压灭菌;灭菌后的提取液按体积比1-30%接种已活化的红茶菌,其中,所述的红茶菌按菌数比包括木醋杆菌:酿酒酵母:保加利亚乳杆菌=1-10:1-10:1-10,在发酵温度10-40度下静止或震荡发酵培养0.5-15天,去渣获得发酵液,所述的发酵液进一步制备功能性食品。

红茶菌:红茶菌包括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cus),用于发酵的细菌,为君药。

红茶:普通食品。性味甘平,为君药。具有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肿等功效。

山药:药食同源。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为君药。具有补脾养胃,助消化,生津益肺等功效。

山楂:药食同源。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为君药。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等功效。

橘皮:药食同源。性温、味辛微苦,入脾、肺经,为君药。具有理脾健胃,温胃、散寒,消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功效。

肉桂:药食同源。性热味辛、甘,入脾经、肾经、心经、肝经,为臣药。具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等功效。

菊苣:药食同源,性凉味微苦、咸,入脾、肝、膀、胱经,为臣药。具有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等功效。

麦芽:药食同源。性味甘平,入脾、胃经,为臣药。具有健脾和胃,宽肠胃,疏肝行气等功效。

小茴香:药食同源。性温味辛,入肝、肾、脾、胃经,为臣药。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等功效。

白扁豆:药食同源,性微温味甘,入脾、胃经,为君药。具有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等功效。

桂圆:药食同源。性温味甘,入心、脾经,为佐药。具有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等功效

大枣:药食同源。性温、味甘,入脾胃经,为佐药。具有健脾和胃,补虚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等功效。

甘草:药食同源,性缓味甘,入心、肺、脾、胃经,为使药。具有补脾和胃,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

本发明通过红茶菌发酵底物的筛选,发酵条件的优化和配方研制,研制出绿色的,安全的,能改善肠胃功能的红茶菌功能性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红茶菌饮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医学院,未经厦门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2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