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型隔热反射涂层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3208.0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3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邓贤均;魏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27/12;C09D183/04;C09D5/33;C09D5/10;C09D7/61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田东阳 |
地址: | 402263***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隔热 反射 涂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型隔热反射涂层,所述涂层由底层、中层、面层组成,按质量份数计,所述底层的漆配方为:环氧树脂:5—10份;防锈颜料:15—25份;惰性填料:20—40份;改性酮亚胺:5—10份;溶剂A:15—35份;所述中层的漆配方为:环氧树脂:10—15份;鳞片状填料:10—20份;空心玻璃微珠:15—35份;羟基固化剂:10—15份;溶剂B:15—35份;所述面层的漆配方为:成膜物树脂:40—50份;纳米金属氧化物:5—15份;金红石型钛白粉:10—15份;耐候性固化剂:15—20份;溶剂C:10—20份。本涂层体现出隔热反射性能的增强效果,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技术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型隔热反射涂层。
背景技术
隔热涂层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材料,能有效地反射和阻隔太阳光的能量,明显降低建筑物外墙、屋顶和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等制冷设备的能耗。隔热涂层的使用既能改善工作环境又能明显节约能源,而且隔热涂料施工方便,同时又具有装饰效果,故在建筑领域被广泛运用。
随着社会对安全、环保问题的监管督查不断加强,加上企业自觉地提升工厂在经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效果,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单位,想方设法提升储罐外表面的隔热效果,隔热反射涂料被大面积推广应用。目前市面上太多相关产品,在隔热反射方面虽有一些效果,但总体说来隔热反射作用不够理想且参差不齐。反射隔热涂料问题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反射隔热效果不明显,最好的都只有5-8℃的效果;涂膜耐玷污能力不足是制约反射隔热涂料推广的首要问题,常见的反射隔热涂料在涂装两到三年后,涂料表面就会受到很严重的污染;涂膜耐老化性差,涂料褪色变色、失光、粉化、龟裂现象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涂料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型隔热反射涂层。所述涂层由底漆、中间层、面漆的三个涂层组成,不但从配方设计上引进了纳米反射材料,并从施工方面保证了涂层的比表面,故而体现出隔热反射性能的增强效果,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具体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增强型隔热反射涂层,所述涂层由底层、中层、面层组成,按质量份数计,所述底层的漆配方为:环氧树脂:5—10份;防锈颜料:15—25份;惰性填料:20—40份;改性酮亚胺:5—10份;溶剂A:15—35份;所述中层的漆配方为:环氧树脂:10—15份;鳞片状填料:10—20份;空心玻璃微珠:15—35份;羟基固化剂:10—15份;溶剂B:15—35份;所述面层的漆配方为:成膜物树脂:40—50份;纳米金属氧化物:5—15份;金红石型钛白粉:10—15份;耐候性固化剂:15—20份;溶剂C:10—20份。
优选的,所述底层的漆配方中,防锈颜料包括氧化铁红、复合磷酸锌、锌粉、磷铁粉,惰性填料包括沉淀硫酸钡、重晶石粉,改性酮亚胺为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甲基异丁基酮经缩合反应的产物。
优选的,所述中层的漆配方中,鳞片状填料包括云母氧化铁粉、石墨粉、云母粉,羟基固化剂为聚氨酯树脂,NCO含量为7~9%。
优选的,所述中层的漆配方中,空心玻璃微珠由粒径为500-300目、200-100目、40-20目的空心玻璃微珠按5:3:2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面层的漆配方中,成膜物树脂为氟碳树脂、聚硅氧烷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锡、纳米氧化锆、纳米三氧化二铝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耐候性固化剂为脂肪族聚氨酯固化剂,NCO%=16~22%。
优选的,所述溶剂A、溶剂B、溶剂C为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醇酸丁酯、二甲苯重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底层、中层、面层的厚度分别为60-80微米、180-220微米、50-7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32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