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2080.6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5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瑞琪;王清霞;张好好;苏子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G02F1/13363;G02F1/1335;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透半反 液晶显示 面板 显示 制作方法 显示装置 | ||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配向层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透射区域及反射区域,在透射区域内,第二基板上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电极,在反射区域内,在第二基板上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电极,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配向层,配向层包括第一配向层及第二配向层,第一配向层设置在第一基板朝向液晶层的一侧上,第二配向层设置于透明电极及反射电极朝向液晶层的一侧上,所述第一配向层及所述第二配向层均为具有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功能的配向膜。该液晶显示面板成本较低,且能够有效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具有该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朝着轻、薄、小型化快速发展,液晶显示模组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电子产品,特别是在摄录放影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电视、移动终端、个人数字处理器等移动终端上。
液晶显示面板根据其显示原理可以分为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在透射式及反射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对比度高,亮度好,色纯度高等优点,但使用背光源功耗大,在强光下可视性差;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不用背光源,功耗低,在强光下可视性好,但是在暗环境下可视性差;而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兼具透射式及反射式显示器的优点,具有很大的环境光适应范围,节约能耗。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半透射半反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半透射半反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11、第二基板112及位于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12之间的液晶层12,在第一基板111远离液晶层12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相位延迟片141及上偏光片131,在第二基板112远离液晶层12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二相位延迟片142及下偏光片132,在半透射半反射液晶显示面板的每个像素区域均会包括透射区域161及反射区域162,在反射区域162设置有反射电极151,在透射区域161设置有透射电极152,在第一基板111朝向液晶层1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配向膜171,在反射电极151及透明电极152朝向液晶层1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配向膜172,此种结构,制作工艺复杂,不容易控制盒厚,增加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具有该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成本较低,且能够有效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透射区域及反射区域,在所述透射区域内,所述第二基板上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电极,在所述反射区域内,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电极,所述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配向层,所述配向层包括第一配向层及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上,所述第二配向层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及所述反射电极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上,所述第一配向层及所述第二配向层均为具有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功能的配向膜。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向层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配向层的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上偏光片及下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所在的一侧,所述下偏光片设置于第二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所在的一侧,所述上偏光片与所述下偏光片的吸收轴相互垂直,所述具有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功能的第一配向层的光轴方向与所述上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为45°,所述具有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功能的的第二配向层的光轴方向与所述下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为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2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