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车记录器中的无缝循环录影的机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01765.9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5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源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G11B2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车 记录器 中的 无缝 循环 录影 机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行车记录器中的无缝循环录影的机制。
背景技术
在行车记录器录制过程中,以1080p@30fps的分辨率和录影帧率为例,以H.264编码来计算,1分钟大约会产生100多兆Byte的影像和声音的数据。以这样的速率来产生数据,不论采用内建的FLASH存储器还是外接TF/SD数据卡的形式;比较而言,存储空间都显得那么的有限。很快就会被数据所占满了。
采用循环录影的机制才可以在存储器当中保存时间最新的声音和视频资料,能保存的时间长短则取决于系统所采用的存储器的大小。
要实现循环录影,必须要采用多个小文档的方式;而且还必须得确保,文档和文档之间不应该因为结束上一个文档和开启下一个文档等文档必须要的操作和导致数据丢失。因此完整的行车记录器录制机制就是:无缝的循环录影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行车记录器中的无缝循环录影的机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行车记录器中的无缝循环录影的机制,其特征在于,采用固定档案大小或固定档案时间的方式将行车记录仪录制的音视频采用多个小文件进行无缝循环录制,使得在达到储存空间最大利用化的同时还可进行方便的文件检索及回放;
其无缝循环录制步骤为:
步骤一:关闭旧文档;
步骤二:判断剩余空间的状况,如果剩余空间不足还需要删除旧的文档;
步骤三:根据当前系统的日期和时间,以及最新的序列号生成新文档的文件名;
步骤四:按新的文件名创建新的文档并同时开始录制;
其中,在行车记录器内部还设立了一个环形的音视频数据缓冲区,即,在压缩数据生成之后与数据写入数据卡之间建立一个环形的缓冲区,其可以有效地匹配两者之间的速度差异。
优选的,所述的行车记录器中的无缝循环录影的机制的缓冲区缓冲的数据时间要大于文档和文档之间基本操作的最大时间。
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行车记录器中的无缝循环录影的机制的步骤三所生成的新文档文件名为具有时间信息的长文件名。
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行车记录器中的无缝循环录影的机制的录制过程中,数据卡的等级要求为CLASS 4,CLASS 6和CLASS 10及以上级别。
本发明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由于采用了小文件循环录影机制,使得在达到储存空间最大利用化的同时还可进行方便的文件检索及回放,同时由于环形缓冲区的设立,即使访问数据卡的SDIO通道被阻塞,用于操作别的内容,或者数据卡内部的操作导致不能及时响应主控的操作等,也丝毫不影响系统实时的音视频压缩数据写入到环形缓冲区当中;总体而言,写入到缓冲区的速度是远远慢过从缓冲区读取的速度;在正常的操作当中,缓冲区通常都是空的。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发明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其中,
图1是本发明行车记录器中的无缝循环录影的机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行车记录器中的无缝循环录影的机制的环形缓冲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循环录影机制为:
无论音视频存储器是设计于内部还是设计于外部,都实现了文件系统。这样的方式非常方便于后面的数据传递和管理等。
相对于影音数据产生的速率,FLASH型的内部或者外部存储器相比较而言都是非常有限的;只有采用循环录影的方式才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FLASH型存储器,尽可能让存储器当中保存有时间最长的影音数据。基于这样的要求,采用小文档的方式是比较适合的:
现今存在于两种方式的文档建档准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17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支撑钢管回收处理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工业机械的在线送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