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黄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97723.2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6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陇南远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G3/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85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黄 有机肥 专用有机肥 白云石 草酸 肥料技术领域 芽孢杆菌菌剂 大黄根腐病 放线菌菌剂 向日葵秸秆 致病微生物 脂肪酸 烟筒 麸皮 凹凸棒粉 麦饭石粉 原料制备 重量份数 海藻 光卤石 海绿石 黄腐酸 抗逆性 碳酸钠 烟酰胺 有效地 鱼骨粉 牛粪 沸石 鸡粪 酸钾 竹炭 萜类 制作 发病率 施用 食盐 繁殖 土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黄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肥料技术领域。该有机肥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牛粪30‑40份、竹炭5‑10份、黄腐酸2‑5份、烟酰胺1‑3份、鸡粪20‑30份、烟筒灰10‑15份、凹凸棒粉1‑5份、麸皮20‑30份、鱼骨粉20‑25份、食盐20‑30份、碳酸钠10‑15份、海鸟粪20‑25份、向日葵秸秆灰15‑20份、麦饭石粉5‑7份、光卤石5‑10份、多萜类芽孢杆菌菌剂3‑7份、放线菌菌剂5‑8份、海绿石5‑7份、海藻10‑15份、脂肪酸5‑10份、白云石3‑10份、沸石1‑3份、草酸2‑5份、胡敏酸钾5‑8份。本发明的有机肥可有效地增加大黄的抗逆性,以及抑制土壤中有害和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施用本发明有机肥后,大黄亩产量可达742kg以上,同时大黄根腐病的发病率低于2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黄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一般从粗短的根茎种植,大黄长有三角形的大叶,叶柄肥厚,花形细小,聚集成花序,颜色从绿白色到玫瑰红色。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大黄是多年生高大草本,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茎直立,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3-7掌状深裂;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吴普本草》云:“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今四川北部、甘肃西部。”《名医别录》亦谓:“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今甘肃)。”可见自古大黄就以甘肃及四川北部为主要产地。
大黄喜干燥凉爽气候,耐寒,能在田间越冬多年生长,适应性强,种植时对土镶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好,而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积水地区不宜栽种。大黄喜肥,一般要在每次中耕除草追肥1次,而第1、2次常施用人畜粪水或腐熟饼肥,第3次施肥在秋季倒苗后,重施磷肥或尿素,然而大黄的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而逐一施肥又增加劳动力,且化肥的施用虽然可以得到短暂的效果,但施用不当或长期施用会危害人体的健康,也会影响大黄的药用性能及降低土质。而本发明有机肥中添加了大黄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再以天然的原料代替化肥,减少了环境污染,也免去了多种肥料混合及多阶段施用的步骤,减少了农作成本,进而使得大黄的产量得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不足,提供一种大黄专用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该有机肥通过对天然矿石的活化焙烧处理及农家肥的混合发酵处理,使得各原料营养成分得以充分利用,在保证大黄增产的同时,还能优化土壤及有效防治大黄根腐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黄专用有机肥,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牛粪30-40份、竹炭5-10份、黄腐酸2-5份、烟酰胺1-3份、鸡粪20-30份、烟筒灰10-15份、凹凸棒粉1-5份、麸皮20-30份、鱼骨粉20-25份、食盐20-30份、碳酸钠10-15份、海鸟粪20-25份、向日葵秸秆灰15-20份、麦饭石粉5-7份、光卤石5-10份、多萜类芽孢杆菌菌剂3-7份、放线菌菌剂5-8份、海绿石5-7份、海藻10-15份、脂肪酸5-10份、白云石3-10份、沸石1-3份、草酸2-5份、胡敏酸钾5-8份。
该大黄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破碎除杂:将海绿石、白云石、光卤石及沸石分别放入颚式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破碎完成后分别放入清洗槽进行清洗,去除泥土杂质,清洗完成后通入热风进行干燥至水分含量在3%以下,然后分别收集得到的干燥碎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陇南远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陇南远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7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黄原胶发酵废弃物制备肥料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生物炭基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