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4496.X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2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朱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仙凤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11/02 |
代理公司: | 33229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绪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架 电梯 空腔 减震装置 减震 电梯轿厢 踏板 电梯踏板 二次缓冲 减震效果 减震作用 均匀分隔 空间设置 支撑踏板 分隔板 结合型 失重 超重 避震 启停 抵消 | ||
1.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包括电梯轿厢(1)、设置在电梯轿厢(1)中的踏板(2),其特征在于:该踏板(2)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空腔;所述空腔通过分隔板(4)均匀分隔成两个子空腔(30);所述踏板(2)安装在电梯支撑架(5)上;且所述电梯支撑架(5)安装在空腔内;所述电梯支撑架(5)下设置有减震装置(6);所述电梯支撑架(5)与所述减震装置(6)接触;所述减震装置(6)为减震垫,所述减震垫整体为设置有空腔Ⅱ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的圆柱体左端和右端内部均还设置有微磁源模块(62)和微电源模块(63),圆柱体两端之间通过导电线(64)连通,所述导电线64上均匀放置有导电圈(65);所述电梯支撑架(5)分别安装在两个子空腔(30)内,电梯支撑架(5)的上端安装有踏板(2),电梯支撑架(5)的下端接触减震装置(6),所述电梯支撑架(5)包括减震架本体(50)、调节杆(51)和固定杆(52);所述减震架本体(50)与调节杆(51)固定,所述调节杆(51)与固定杆(52)固定;所述调节杆(51)包括固定圈(510)、调节支架(511)和调节竖杆(512);所述固定圈(510)安装在调节竖杆(512)上,所述调节竖杆(512)呈垂直状态安装在固定杆(52)上,所述调节支架(511)活动安装在固定圈(510)上,并可绕着固定圈(510)活动呈角度固定;
所述调节支架(511)包括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分别对称安装在固定圈两侧,所述固定圈(510)上设置有一圈滑道,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在滑道内滑动调节角度;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结构相同,均包括调节架(5110)和调节圈(5111),所述调节架(5110)与调节圈(5111)一体成型,所述调节圈(5111)位于调节架(5110)尾部,所述调节圈(5111)嵌合在滑道内,实现滑动调节角度;所述调节架(5110)为一根竖杆,所述竖杆与调节圈(5111)一体成型,所述竖杆为圆柱体结构,且顶部斜向固定设置有固定盘(5112),所述固定盘(5112)与弹性减震架本体接触,所述固定盘(5112)为一圆盘,圆盘表面为一平面,所述斜向的角度为4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架本体(50)安装在调节杆(51)上;所述调节杆(51)与固定杆(52)呈垂直状态安装;所述固定杆(52)横向固定在电梯轿厢(1)和分隔板(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架本体(50)为弹性减震架本体,所述弹性减震架本体为上宽下窄的倒圆台形状,所述倒圆台形状下宽的底部固定在调节杆(5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与电梯支撑架(5)接触,所述减震垫铺设在电梯支撑架(5)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剩余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横向放置在电梯支撑架(5)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剩余空间内;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上、下两个表面采用橡胶(60)包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的圆柱体两端内均还嵌入有减震弹簧(61),所述减震弹簧(61)分别接触圆柱体结构的上、下表面,形成减震助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仙凤,未经罗仙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44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