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8446.0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5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3;G02B6/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包括前框、中框、支撑框、背板、导光板、LED灯条、PCB板,导光板侧面包括一入光侧;背板设置在导光板下方,在与导光板相对一侧设有背板凹槽,在垂直于导光板入光侧向外的方向上,背板长度大于导光板长度;中框设置在背板上方;支撑框介于中框与导光板入光侧之间,支撑框与中框、背板形成一矩形空腔;LED灯条设置在导光板入光侧;PCB板介于导光板与背板凹槽之间,且与LED灯条连接。所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面板和上述背光模组。本发明可减小背光模组在厚度上所占空间,实现液晶显示装置整体平齐无台阶的设计效果,进而实现液晶显示装置超薄贴墙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液晶显示装置领域,随着消费者对显示装置审美需求的改变,在生产厂商以及消费者的共同推动下,液晶显示装置向着薄型化、轻便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超薄贴墙液晶显示装置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超薄液晶显示装置能减小显示装置的重量与体积,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贴墙悬挂。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结构局部剖视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前框110、面板111、导光板112、背板113、散热器114、灯条PCB板115、LED灯条116、驱动板117、柔性线缆118以及后壳119。LED灯条116设置在导光板112入光一侧,且连接在灯条PCB板115上;散热器114包括与灯条PCB板115平行设置的立板以及与背板113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底板;驱动板117位于散热器114底板下方;前框110包括限制面板111水平位移的外观框以及与后壳119连接的水平框;散热器114立板与前框110水平框间留有空隙,柔性电缆118通过该空隙,实现面板111与驱动板117电性连接,其中,散热器114主要实现灯条PCB板115与LED灯条116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与散发,保证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结合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结构局部剖视图图1,说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现有技术中超薄挂墙式液晶显示装置多采用背包设计,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前框110外观框部分、面板111、导光板112、散热器113以及驱动板117、后壳119在厚度方向上占据了空间,不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尤其是散热器113与驱动板117的翻转固定设计,使得液晶显示装置侧视呈台阶结构,不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贴墙悬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采用散热器与背板二合一,并在背板上设置背板凹槽以放置PCB板,中框与支撑框间设置矩形空腔以放置驱动板,从而减小厚度方向尺寸,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无台阶超薄贴墙设计。
本发明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前框、中框、支撑框、背板、导光板、LED灯条、PCB板和驱动板,其中,所述导光板侧面包括一入光侧;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下方,且与所述导光板相对一侧设有背板凹槽,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向外的方向上,所述背板长度大于所述导光板长度;所述中框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方;支撑框位于所述中框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之间,所述支撑框与所述中框以及所述背板间形成矩形空腔;LED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入光侧;PCB板介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背板凹槽之间,与所述LED灯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
优选地,所述背板材料为铝材。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凹槽采用机加工或冲压成形。
优选地,所述背板凹槽为机加工成形。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为L形,所述L形立端为出线端,与所述LED灯条电性连接,所述L形底端为布线端,与所述背板凹槽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条为灯条组,均匀设置在所述PCB板立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84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体式转向横拉杆总成
- 下一篇:一种氟化两亲纳米颗粒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