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唾液中皮质醇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5248.9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6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糜漫天;陈卡;张婷;朱俊东;易龙;朱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1/3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欧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唾液 复合微滤膜 唾液粘蛋白 皮质醇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偏氯乙烯 氧化石墨烯 检测结果 疲劳状态 改性 离心机离心 羟基磷灰石 过滤处理 应对措施 检测 亲和力 稀释 显色 液粘 粘附 去除 解冻 过滤 蛋白 浓缩 测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唾液中皮质醇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的处理、样品的准备、浓缩、稀释、显色和测定步骤,测试前30min将样品于20~30℃的条件下解冻,然后用离心机离心,再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的氧化石墨烯/聚偏氯乙烯复合微滤膜过滤。本发明通过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的氧化石墨烯/聚偏氯乙烯复合微滤膜进行过滤处理,利用唾液中的唾液粘蛋白对羟基磷灰石具有高度的亲和力,使液粘蛋白充分粘附在复合微滤膜上,以充分去除唾液中的唾液粘蛋白,避免唾液粘蛋白对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的影响,操作简单,检测结果精确,能够提高对人体疲劳状态把控,并根据疲劳状态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唾液中皮质醇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疲劳,是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从本质上讲是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保护机制。从生物医学理论上讲,劳动是能量消耗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到一定程度,中枢神经系统将产生抑制作用,继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后,就是反射运动神经系统的疲劳,反映出动作的灵敏性降低,作业效率下降。疲劳发生的原因较多,由过多运动、长时间连续工作、精神紧张、睡眠剥夺、视觉疲劳及其它疾病因素导致。疲劳发生后,人体在生理、生化和代谢方面都存在一些共性改变,尤其是在部队军事训练中,疲劳不仅会影响到训练成绩的提高,过度的疲劳还会损害机体的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系统,导致食欲降低、体重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在日常训练中,持续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使得机体难以承受,最终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
皮质醇作为应激激素,是疲劳反应的重要指标,血液里的皮质醇约80%与皮质类固醇结合蛋白结合,其余呈游离状态。只有游离的皮质醇才具有生物活性。由于唾液中不含结合蛋白,因此唾液皮质醇能很好地反映血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皮质醇。唾液皮质醇和血液皮质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唾液采样不像采血那样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因此已广泛应用于疲劳、精神、心理研究。
唾液中除了唾液皮质醇,还含有各种有机物与无机物,如唾液粘蛋白等物质,而目前在检测唾液皮质醇前没有对唾液粘蛋白进行处理,或者通过脱脂棉简单的吸附唾液粘蛋白,唾液粘蛋白的去除效果差,影响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唾液中皮质醇的检测方法,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的氧化石墨烯/聚偏氯乙烯复合微滤膜进行过滤处理,以充分去除唾液中的唾液粘蛋白,提高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唾液中皮质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的处理:测试前30min将样品于20~30℃的条件下解冻,然后用离心机离心,再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的氧化石墨烯/聚偏氯乙烯复合微滤膜过滤,过滤完成分别用去离子水稀释成0ng/ml、2ng/ml、4ng/ml、8ng/ml、16ng/ml的样品稀释液;
2)样品的准备:取包被板设置样品孔格5个,编号Y0、Y2、Y4、Y8、Y16,用移液枪各自移取0ng/ml、2ng/ml、4ng/ml、8ng/ml、16ng/ml的样品稀释液50ul分别加入Y0、Y2、Y4、Y8、Y16孔格,并设置空白孔格5个;
3)浓缩:用移液枪吸取50ul的酶结合物分别加入样品稀释液的孔格中,用封板膜覆盖所有孔格,充分振荡1min,然后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0~50min,得到浓缩混合液;
4)稀释:将3)中得到的浓缩混合液分别倒入烧瓶中,加入35倍体积的去离子水,充分振荡1min,得到稀释混合液,然后分别用稀释混合液加满包被板上的孔格,静置10min后倒回烧瓶,如此重复10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52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