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气结构及排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74586.0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8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向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康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10 | 分类号: | B29C33/10;B22F3/105;B33Y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结构及排气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成型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设置排气系统对成型加工时内部的空气进行排出。目前的很多排气系统通过多片钢片构成排气槽,并在排气槽下设置通孔来进行排气,由于该排气系统通过人工将多片钢片进行组合的方式制造,加工时间长,成本高,且人工组合还存在钢片与钢片之间间隙大小不定,排气效果差,使得产品容易产生披风(毛边)。
现有的排气系统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到杂质堆积造成堵塞,影响排气效果,清理方式多为人工对外部进行杂质清理,清理时间长及劳动强度高。现有的排气系统的温度控制效果差,影响产品加工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项发明是针对现行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通过增材制造技术进行加工制成,降低传统的加工制造效率低的问题,且改善成型加工时存在着排气效果差及温度控制效果差等问题,及防止产品成型时的流纹、大间隙纹路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品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排气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由两种不同致密度材质通过增材制造技术结合为一体结构,两种所述不同致密度材质分别为致密度低的排气部分,及致密度高的基体部分。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结构整体形状可根据需求制成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部分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0.02mm。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部分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造而成,所述排气部分为疏松状结构。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疏松状结构内设有汇气排气结构,所述汇气排气结构设有多个汇气槽,所述汇气槽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汇气槽随排气结构的形状制成规则的线条形状或不规则的随形形状。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汇气排气结构还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设置在排气部分上表面,所述引导槽与汇气槽连通,所述引导槽随排气结构的形状制成规则的线条形状或不规则的随形形状。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汇气槽设为锥形结构通孔,所述通孔口径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排气部分与基体部分的结合处,所述通孔口径小的一端朝向排气部分的外表面。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基体部分内设有气道,所述气道将汇气槽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气道可制成规则的线条形状或不规制的随形形状。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疏松状结构排气部分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造的空气可穿过的疏松细孔,所述疏松状结构排气部分的致密度范围在70%~99.9%区间内。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基体部分内还设有随形温控管道。
作进一步改进,实施所述排气结构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排气成型
工作时,空气往排气部分的引导槽流动,空气经过引导槽后往疏松细孔流动,空气经过引导槽及疏松细孔往汇气槽汇集,最后汇气槽将空气输送到气道并排出;
步骤二、排气结构的温度控制
往基体部分上设置随形温控管道通入不同温度的介质,实现对排气结构整体温度控制;
步骤三、杂质清理
通过对排气结构的气道通入高压空气,气道将高压空气输送汇气槽,并且空气在汇气槽顶端进行压缩,经过压缩后的高压空气向疏松细孔及引导槽流动,高压空气将疏松细孔及引导槽内存在的杂质带出,实现杂质清理;
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无先后顺序。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结构的增材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CAD辅助软件建立排气结构的三维建模模型;对激光烧结的3D打印机进行参数设置,将得到的三维建模模型经过CAD建模及分层切片软件处理,获得排气部分与具有气道、随形温控管道的基体部分的3D打印机所需的各层数据,各层数据中包括排气部分激光烧结区域及基体部分激光烧结区域;将各层数据导入至3D打印机中,并在3D打印机中分别设置排气部分激光烧结区域及基体部分激光烧结区域的扫描参数;
(2)在激光扫描各层数据进行逐层扫描,排气部分激光烧结区域形成疏松状结构的排气部分,排气部分激光烧结区域进行逐层扫描到上部分时,在其上部分形成锥形结构汇气槽,在形成锥形结构汇气槽向上扫描形成引导槽;基体部分的激光烧结区域的内部形成有气道及随形温控管道。
其制造方法中的逐层扫描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康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康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45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内饰件基材导热油加热装置
- 下一篇:精确合模系统及合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