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脸去模糊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74351.1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3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晋兆龙;王国忠;陈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G06T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马永芬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去 模糊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脸去模糊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脸图像采集过程中,作为图像中的一类典型现象,采集到的图像往往会出现亮度失衡或者模糊的现象,从而会对图像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各类缺乏稳定装置的只能终端和手持设备的广泛普及,所拍摄图像和视频包含模糊部分变得越来越常见。其中,影响图像清晰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拍摄过程中的抖动、聚焦不准、曝光过度或不均以及摄像头和景物之间的相互移动,都会降低图像的质量,这一质量下降的过程称为图像的退化。
然而图像质量的不佳会对公安刑侦人员办案带来极大的不便,因为刑侦人员在办案时对人员追踪和人员身份的确认,很大程度上依赖各地各点的监控视频进行人工排查,或者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人脸比对。但是,各地各点的视频监控建设往往处于不同的阶段,会导致有些地方架设的场景比较欠缺,有些地方成像质量较差等等。例如,在有些视频监控场景下人脸成像会出现遮挡、模糊或姿态过大等等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首先从待处理人脸图像中提取出模糊区域,然后通过相关算法对模糊区域进行处理,从模糊图像中恢复出隐式的清晰图像。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中,需要从模糊图像中尽可能精确地检测出其中所包含的模糊区域,然后再通过模糊图像自身恢复出该模糊区域对应的清晰的图像,从而导致该去模糊化方法处理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去模糊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脸图像的去模糊化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人脸去模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处理人脸图像;
将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对齐到人脸模板上,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
将划分后的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每个网格与第一网格字典的网格进行匹配,得到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每个网格对应的多个模糊网格,其中,所述第一网格字典为对第一二维图库根据所述人脸模板对齐划分后得到的,第一二维图库为利用三维重建方法得到的第一三维人脸图库建立的模糊图像的二维人脸图库;
根据所述模糊网格,在第二网格字典查询与所述多个模糊网格一一对应的多个清晰网格,其中,所述第二网格字典为对第二二维图库根据所述人脸模板对齐划分后得到的,第二二维图库为利用三维重建方法得到的第二三维人脸图库建立的清晰图像的二维人脸图库,所述模糊图像与所述清晰图像一一对应;
根据查询到的所述清晰网格,生成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清晰图像。
可选地,将划分后的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每个网格与第一网格字典的网格进行匹配,得到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每个网格对应的多个模糊网格,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获取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每个网格和所述第一网格字典的每个网格的像素;
根据获取到的像素计算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每个网格分别与所述第一网格字典的每个网格之间的像素的欧式距离;
根据计算得到的欧式距离获取与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每个网格匹配的M个模糊网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模糊网格,在第二网格字典查询与所述多个模糊网格一一对应的多个清晰网格,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模糊网格在人脸模板上的坐标;
根据所述坐标在所述第二网格字典中查询与所述模糊网格对应的清晰网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清晰网格,对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网格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清晰网格的像素;
对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网格进行处理,使得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每个网格的像素为所述多个清晰网格的像素的和。
可选地,在获取待处理人脸图像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利用三维重建方法得到的第一三维人脸图库和第二三维人脸图库,所述第一三维人脸图库和所述第二三维人脸图库分别为若干模糊图像以及对应的清晰图像的二维柱状展开图;
配置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姿态参数;
根据所述姿态参数,分别在所述第一三维人脸图库和所述第二三维人脸图库中建立对应的第一二维图库和第二二维图库。
可选地,所述姿态参数为所述待处理人脸图像在三维空间内的角度(θx,θy,θ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43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