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2957.1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9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廖成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永川区红石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6 | 分类号: | C04B38/06;C04B33/132;C04B33/04;C04B33/13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典彪 |
地址: | 402193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砖 制备 建筑材料生产 石灰石 复合助剂 原料加水 原料组成 质量分数 烧结 研磨 混合料 矸石 陈化 成形 烘干 煤粉 耐磨 耐压 制坯 粘土 挤压 破碎 自动化 水泥 申请 生产 | ||
本发明申请属于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孔砖及其制备方法,多孔砖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粘土5‑10份、水泥5‑12份、矸石38‑46份、石灰石12‑24份、煤粉10‑16份、复合助剂2‑6份。多孔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2)破碎、混合、研磨;(3)将步骤(2)得到的原料加水混合得到混合料;(4)陈化;(5)挤压、制坯;(6)烘干;(7)烧结、成形。采用本方法生产多孔砖,自动化程度高,得到的多孔砖耐磨、耐压、强度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用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多孔砖由于原料易得、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砌筑灵活等优异性能,在许多地区被作为主要的墙体材料之一,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在很多现代建筑中仍大量使用多孔砖。多孔砖是以粘土、页岩、煤灰等为主要原料,经成型、焙烧而成,孔洞率等于或大于15%,孔型为圆孔或非圆孔,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砖的质量对房屋质量有重大的影响,但目前市场上售卖的多孔砖在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方面均有所欠缺,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目前生产多孔砖需经过以下步骤:配料-破碎-研磨-混合-混料-陈化-制坯-烘干-烧结等步骤,步骤多且繁琐,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多孔砖及其制备方法,减少多孔砖的生产步骤,提高生产效率,且生产得到的多孔砖在强度、耐磨性等方面均有改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多孔砖,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粘土5-10份、水泥5-12份、矸石38-46份、石灰石12-24份、煤粉10-16份、复合助剂2-6份。
在原料中加入复合助剂,能够使砖坯烧制过程中的结晶体增大、孔隙减小,避免在烧结过程中多孔砖出现烧裂,提高成品率以及合格率,以及提高成品砖整体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复合助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聚氯乙烯3-6份、硬脂酸0.5-1.2份、氧化锌8-15份、氧化铝4-6份。该复合助剂能够增加产品的强度,增加产品的光泽度;在制砖过程中加入复合助剂,能够降低产品在烧结过程中的发生的烧裂、变形,提高成品率。
进一步,所述复合助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聚氯乙烯3.4份、硬脂酸1份、氧化锌14份、氧化铝6份。多次试验证明,采用上述配比的复合助剂剂,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种多孔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配制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粘土5-10份、水泥5-12份、矸石38-46份、石灰石12-24份、煤粉10-16份、复合助剂2-6份;
(2)破碎、混合、研磨:使用破碎混合机对原料进行处理;破碎混合机包括送料管、破碎单元、研磨单元和动力单元,动力单元包括蜗杆、转动轴和驱动蜗杆转动的电机,转动轴上设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破碎单元包括破碎筒和下部开有出料口的料斗,蜗杆的一端固定在破碎筒上,破碎筒位于出料口正下方且与出料口接触;破碎筒内设有将破碎筒分隔为送料层和破碎层的分离板,分离板上开有多个分离口,分离口上铰接有只能向送料层一侧打开的单向门;送料层内设有倾斜的送料板,破碎层内设有破碎辊,破碎层的侧壁上铰接有只能朝破碎筒内部打开且能与出料口相对的料门;研磨单元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研磨筒,能在研磨筒内上下运动的压块,上部设有螺纹的推柱和螺纹连接在推柱上的转块,转动轴的一端固定在转块上;推柱上开有沿轴向分布的条形槽,机架上设有与条形槽卡合的凸起;压块的上表面开有供推柱下部上下滑动的凹腔,凹腔的侧壁上开有螺旋形的凹槽,推柱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与凹槽卡合且能沿凹槽滚动的滚球;研磨筒内设有用于筛分原料的筛板;靠近分离板下侧的送料层侧壁上设有万向接头,送料管的一端与研磨筒的上部连通,另一端连接在万向接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永川区红石建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永川区红石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29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