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南美对虾的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1445.3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7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丞;庄小平;潘燕丽;潘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良之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23K50/80;A23K20/20;A23K20/22;A23K20/174;A23K20/10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26***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虾 盐藻 池塘 角毛藻 维生素 营养液 虾饲料 放苗 养殖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二水合钼酸钠 六水氯化铁 六水氯化钴 七水硫酸锌 水循环装置 五水硫酸铜 养殖成活率 处理装置 二氯化锰 水质稳定 直接食用 维生素H 海盐 毛藻 内角 虾苗 接种 连通 消毒 海水 分解 投放 饲料 收获 | ||
本发明公开了南美对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往消毒后的池塘内注入海水,池塘连通水循环装置;在放苗前,接种1000~1500万个/mL角毛藻和1000~1500万个/mL盐藻;角毛藻和盐藻利用营养液进行培养制得,营养液包括以下原料:六水氯化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五水硫酸铜、二水合钼酸钠、七水硫酸锌、六水氯化钴、四水二氯化锰、维生素B1、维生素H、维生素B12、维生素B6以及海盐;水质稳定后,投放450~550尾/m2虾苗至所述池塘;养殖过程:日投50~500g/万尾虾饲料,其中15~20%虾饲料被对虾直接食用,余量饲料经水处理装置分解后作为角毛藻和盐藻的营养;同时保持池塘内角毛藻和盐藻的密度为1000~1500万个/mL,放苗后40~70天后即可收获。本发明南美对虾的养殖成活率高、对虾规格大、产量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南美对虾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南美对虾学名凡纳对虾,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Lito-penaeus亚属,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南美对虾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个月。成体最长可达24cm,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且肉质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养殖南美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产量高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对虾最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南美对虾养殖成品的存活率和成长往往受到天气变化的制约,而且难以控制养殖生物的安全和水体质量,因此往往产量难以控制,甚至大规模对虾死亡,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南美对虾的养殖方法,养殖成活率高、对虾规格大、产量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南美对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水:往消毒后的池塘内注入海水,所述池塘连通水循环装置,保持海水循环,所述水循环装置用于降解、去除颗粒有机物或已溶解有机物,处理干净后的海水重新回到池塘内;
(2)放苗前:在放苗前,接种1000~1500万个/mL角毛藻和1000~1500万个/mL盐藻;所述角毛藻和盐藻利用营养液进行培养制得,所述营养液包括以下原料:六水氯化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五水硫酸铜、二水合钼酸钠、七水硫酸锌、六水氯化钴、四水二氯化锰、维生素B1、维生素H、维生素B12、维生素B6以及海盐;
(3)放苗:池塘内的水质稳定后,投放450~550尾/m2虾苗至所述池塘;
(4)养殖过程:投喂虾饲料,日投喂量为50~500g/万尾,其中15~20%虾饲料被对虾直接食用,余量饲料经水处理装置分解后作为角毛藻和盐藻的营养;同时保持池塘内角毛藻和盐藻的密度范围为1000~1500万个/mL,放苗后40~70天后即可收获。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每升营养液中,接种200~250×106cell角毛藻或盐藻进行培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每升所述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3.0~3.3g六水氯化铁、4.0~4.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9.5~10.0g五水硫酸铜、6.0~6.5g二水合钼酸钠、20~25g七水硫酸锌、9~11g六水氯化钴、175~185g四水二氯化锰、190~210mg维生素B1、190~210mg维生素H、190~210mg维生素B12、190~210mg维生素B6以及90~110g海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良之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良之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14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