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致动传感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1334.2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4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莫皓然;陈世昌;莫立邦;廖家淯;廖鸿信;林志峰;程政玮;黄启峰;韩永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33/00 | 分类号: | F04D33/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 模块 | ||
1.一种致动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基板,设有至少一控制电路;
一第二基板,具有一气体入口及一气体出口,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叠合后形成一气体通道,该气体入口、该气体通道及该气体出口相互连通以形成一气流回路;
至少一致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二基板的该气体入口,并电性连接该控制电路,该致动装置包含:
一入口板,具有至少一进气孔及一汇流腔室;
一共振膜,具有一中空孔洞;
一致动膜,具有一悬浮部、一外框部及至少一连接部,该连接部是连接于该悬浮部以及该外框部之间,且每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该外框部,另一端则连接该悬浮部,且每一连接部、悬浮部及外框部之间定义出间隙以供气体流通;以及
至少一传感器,对应该气体出口设置,并电性连接该控制电路;
其中,该入口板、该共振膜及该致动膜依序对应堆叠设置,且在该共振膜与该致动膜之间形成一压缩腔室,透过驱动该致动膜时,将外界的一气体由该入口板的该至少一进气孔进入该汇流腔室,流经该共振膜的该中空孔洞进入该压缩腔室内,并由该间隙排出,借此以将所述气体经由该气体入口导入该气体通道之中,并使该气体在流经该传感器之后由该气体出口排出,以供该传感器对循环的该气体进行监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设有二控制电路,该二控制电路透过半导体制程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且分别为一第一控制电路及一第二控制电路,该致动装置电性连接该第一控制电路以获取驱动电源,而该传感器则电性连接该第二控制电路,以供该第二控制电路计算及处理该传感器所产生的感测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透过半导体制程设置于该第一基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透过半导体制程成型一凹槽,该凹槽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叠合之后,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形成该气体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包含一氧气传感器、一一氧化碳传感器、一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一臭氧传感器及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的至少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致动装置为一微机电系统气体泵,该微机电系统气体泵包含:
一压电膜,贴附于该悬浮部的一表面;
其中,该共振膜为面型微加工技术制成的悬浮结构,该致动膜为面型微加工技术制成的中空悬浮结构,当该压电膜驱动该致动膜时,该气体由该入口板的该至少一进气孔进入该汇流腔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致动膜为一金属材料薄膜与一多晶硅薄膜中的一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压电膜是为一以溶胶凝胶法制成的金属氧化物薄膜。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微机电系统气体泵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致动传感模块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防护膜及一第二防护膜,该第一防护膜封闭设置于该进气孔与该气体入口中的一者,该第二防护膜封闭设置于该气体出口,且该第一防护膜及该第二防护膜均为防水、防尘且可供气体穿透的膜状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致动装置为一共振式压电气体泵,该共振式压电气体泵包含:
一压电膜,贴附于该悬浮部的一表面;
其中,当该压电膜驱动该致动膜时,气体由该入口板的该至少一进气孔进入该汇流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13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流体泵的薄层加热元件
- 下一篇:蓄能器及包括其的井下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