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热铆接组装监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0109.7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1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戴宜全;孔啸;张伟建;孔飞;刘效;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宜润智能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罗敏 |
地址: | 2121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铆接 组装 监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热铆接组装监测方法及装置,利用辅助运送定位模块将待检测件运送到统一的光学检测视场位置、强准直光源模块斜射产生阴影区以及摄像模块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图像分析判断待测件是否合格,并通过SVM分类器对焊接情况进行质量评价;本发明可以实现快速高精度在线监测汽车车门等组件成品、半成品在装配过程中的漏装、缺陷识别及质量评价,提高自动装配线生产效率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热铆接组装监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大量使用,对塑料铆接产品的质量判断至关重要。在常见的装配技术中,塑料热铆接组装是相对简单、低廉、高效的永久性固定装配方法,可实现多点同时进行铆接固定,无需外加零部件、填料和其他费用。但对于汽车门板、仪表板这类内外饰件而言,其表面质量要求高且结构复杂,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因为焊接工艺参数控制和定位误差而形成缺陷,特别是当前国内还主要以人工焊接装配为主,造成最终产品普遍有焊接缺陷或装配质量不高。针对上述问题,专利CN106078153A(电动汽车车门结构及其装配装置及装配、检测方法),提出了车门设计及对应于该设计形式车门的检测方法,但不涉及光学检测技术;专利CN103245263A(一种汽车门护板装配检测辅具及其检测方法),虽然涉及到反光镜光学元件,但其检测主要通过人为操作起到方便观察的作用,不涉及图像采集及分析工作,在形式上也大不相同;文献“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热铆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期刊来源:科技传播,作者:何路路、任子真,2015)中明确指出采用红外线检测技术而非本专利所采用的普通相机的原因之一就是,普通可见光相机采集到的图像目标和背景颜色一致,会导致目标与背景边缘不清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塑料热铆接组装监测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塑料热铆接自动装配线的测量反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塑料热铆接组装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始化灰度阈值和相对阈值,转步骤2);
2)训练SVM分类器并分等级,即按照对应光照下焊接局部图像的亮度统计、均方差、对比度特征将训练样本分类质量等级打分,分别对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得到对应所述特征的多个SVM分类器,转步骤3);
3)定位待检测件,由辅助运送定位模块将待检测件运送到统一的光学检测视场位置,转步骤4);
4)图像采集,在系统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通过摄像模块分别采集不同强准直光源照射下的图像,转步骤5);
5)判断金属螺钉是否缺失,即判断采集到的图像中金属螺钉对应区域内的像素值,若金属螺钉对应区域内的像素值均小于灰度阈值则判定为金属螺钉缺失,即不合格,转步骤7),否则转步骤6);
6)判断是否漏焊,即将不同强准直光源照射下的图像对应像素值相减并取绝对值,若绝对值均超过相对阈值,则判定为漏焊,即不合格,转步骤7),否则转步骤8);
7)采用SVM分类器对焊接情况进行质量评价;
8)待检测件合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塑料热铆接组装监测装置,包括强准直光源模块、摄像模块、系统控制模块和辅助运送定位模块;其中辅助运送定位模块用于将待检测件运送到统一的光学检测视场位置;强准直光源模块用于斜射铆柱形成特定暗影区;摄像模块包含CCD和镜头,用于从焊柱顶端对焊柱进行摄像,摄像物距由所选用的镜头和拍摄分辨率要求决定;系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强准直光源光强及开关、图像采集节拍、辅助运送节拍、图像分析及铆接质量判断。
进一步地,上述料热铆接组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准直光源模块,在具体应用中根据需要可设置多组,不同组强准直光源模块采用环形对称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宜润智能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宜润智能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01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时间推移的微元化导电模型求水淹层相关参数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增光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