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真骨骼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6900.0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3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李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全科人医学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1/00 | 分类号: | C08L91/00;C08L53/02;C08L23/12;C08K3/26;C08K5/09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真 骨骼肌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真骨骼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仿真骨骼肌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SEBS 31.5‑32份、SBS 5.5‑6份、环烷油37.5‑38份、PP 15.5‑16份、钙粉5‑5.5份、硬脂酸锌2‑2.5份。本发明仿真骨骼肌材料以SEBS作为基体组分,通过所含的SBS及环烷油以及其他组分对SEBS改性,使得本发明仿真骨骼肌材料在具有弹性和触摸感特性的基础上,还具有医学解剖和外科手术时的刀感和穿刺感,达到与尸体标本和活体近似。另外,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保证仿真骨骼肌材料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真人体骨骼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骨骼肌为动物肌肉的一种属于横纹肌,横纹肌还包括心肌与内脏横纹肌,其中骨骼肌主要分布于四肢,人体大约有600多块骨骼肌。骨骼肌是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由于其形状成幼长的纤维状,所以亦称作肌纤维)所组成。任何的身体活动和体育活动,都是骨骼肌收缩的完成,直接影响人体的力量和耐力。
医学教学使用尸体解剖及医学临床外科手术培训,均需要大量的人体标本,现在这些标本因传统观念障碍,遗体的捐献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医学教学及培训的需求。
为了解决遗体捐献数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学及培训需求的技术问题,出现了仿真标本,用于制备仿真标本的材料与成人用品材料TPE类似,其主要技术参数是肌肤的弹性和触摸感,现有市场上的TPE材料,刀感及穿刺感均达不到尸体解剖及临床手术要求。因此,如果研发一种仿真材料在具有良好弹性和触摸感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刀感及穿刺感是本领域研发人员致力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仿真骨骼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解决现有仿真标本的材料仅仅具有弹性和触摸感特性而不具备刀感及穿刺感特性使得达不到尸体解剖及临床手术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仿真骨骼肌材料。所述仿真骨骼肌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仿真骨骼肌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仿真骨骼肌材料所含的组分和各组分含量分别称取各组分原料;所述仿真骨骼肌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SEBS31.5-32份、SBS 5.5-6份、环烷油37.5-38份、PP15.5-16份、钙粉5-5.5份、硬脂酸锌2-2.5份;
将称取的各所述组分原料进行混料处理后进行塑炼。
本发明实施例又一方面,提供了本发明仿真骨骼肌材料的应用方法。所述仿真骨骼肌材料在制备全科人仿真解剖模型和标本中的应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仿真骨骼肌材料以SEBS作为基体组分,通过所含的SBS及环烷油以及其他组分对SEBS改性,使得本发明仿真骨骼肌材料在具有弹性和触摸感特性的基础上,还具有医学解剖和外科手术时的刀感和穿刺感,达到与尸体标本和活体近似。
本发明仿真骨骼肌材料制备方法按照本发明仿真骨骼肌材料所含的组分种类和比例直接将各组分进行混合塑炼形成处理,使得各组分能够充分分散并彼此之间发生作用,赋予制备的仿真骨骼肌材料同时具有弹性、触摸感、刀感和穿刺感特性。另外,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易控,制备的材料性稳定,有效降低了其生产成本。
正是由于本发明仿真骨骼肌材料具有同时具有弹性、触摸感、刀感和穿刺感,从而增强了其在制备仿生制品中的应用,如至少可以在制备仿真解剖模型和标本中的应用,使得制备的仿生制品如仿真解剖模型和仿真标本具有良好的弹性、触摸感、刀感和穿刺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本发明实施例仿真骨骼肌材料制备的应用于医学解剖的骨骼肌粘合前的上肢仿真模型图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全科人医学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全科人医学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6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