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银线-银络合物复合导电墨水及其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5439.7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5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侯丽新;李鹤;程媛;王亚丽;宋鑫;刘贤豪;赵伟建;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52 | 分类号: | C09D11/52;C08J7/044;C08J7/06;C08L67/02;C08L69/00;C08L83/04;C08L79/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郭绍华 |
地址: | 071054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络合物 复合 导电 墨水 及其 透明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银线‑银络合物复合导电墨水,包括纳米银线墨水和银络合物墨水,纳米银线墨水占重量百分比80~95%,银络合物墨水占重量百分比5~20%;所述的纳米银线墨水包括纳米银线和分散剂,纳米银线占重量百分比0.5~5%,分散剂占重量百分比95~99.5%;所述的银络合物墨水包括银络合物和稳定剂,银络合物占重量百分比5~10%,稳定剂占重量百分比90~95%。本发明能够延长复合导电墨水的保存期,易于产业化生产,提高其成膜后的导电性和均一性,可以有效降低纳米银线墨水中纳米银线析出的速度,防止纳米银线团聚沉降;同时,也可增加纳米银线成膜后的电阻均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纳米银线导电墨水及其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膜是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高透光率和导电特性的一种柔性薄膜,可应用于触控、显示、光伏、照明、可穿戴电子器件等各种领域。目前ITO导电膜占据透明导电膜90%的市场,但它存在价格昂贵、柔韧性差、高能耗和电阻高的问题,所以急需可适用于弯曲应用和大尺寸应用的新型替代技术。
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是以纳米银线交叉互穿形成网络结构实现导电功能,通过网络结构中的网孔进行透光。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因其具有可实现大面积卷对卷加工工艺、高良品率、低成本、低电阻、高透光、低雾度、高柔性等的优点,已逐步成为最有希望替代ITO的透明导电膜。
影响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纳米银线墨水的配方和成膜工艺。纳米银线表面活性高,分散在溶剂中极易发生团聚沉降,一方面导致所配制成的纳米银线墨水稳定性差、保存期短,难于产业化生产;另一方面导致纳米银线墨水形成的薄膜,电阻均一性差,不满足应用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技术人员采用了很多方法来调整纳米银线墨水的配方,以改善纳米银线团聚沉降和成膜电阻均一性差的问题。如在纳米银线墨水加入高聚物,使高聚物能有效包覆纳米银线表面,从而避免纳米银线相互接触而发生团聚,虽然可以提高纳米银线墨水的稳定性,但高聚物的加入会显著增加纳米银线墨水成膜后的电阻;还有比如在纳米银线墨水加入表面活性剂,虽然可以提高纳米银线墨水成膜后的电阻均一性,但不能改善纳米银线墨水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影响纳米银线墨水成膜后的电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纳米银线墨水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纳米银线-银络合物复合导电墨水。
本发明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高导电性、高电阻均一性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纳米银线-银络合物复合导电墨水,包括纳米银线墨水和银络合物墨水,其中,纳米银线墨水占重量百分比80~95%,银络合物墨水占重量百分比5~20%;所述的纳米银线墨水包括纳米银线和分散剂,其中,纳米银线占重量百分比0.5~5%,分散剂占重量百分比95~99.5%;所述的银络合物墨水包括银络合物和稳定剂,其中,银络合物占重量百分比5~10%,稳定剂占重量百分比90~95%。
上述纳米银线-银络合物复合导电墨水,所述银络合物可选自AgSCN、AgOCN、AgOCNBr、AgSCSN3、Ag4Fe(CM)6、Ag3Fe(CN)6、Ag(NH3)2Cl、Ag(NH3)2CN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纳米银线-银络合物复合导电墨水,所述纳米银线直径为10~150nm,长度为2~200μm。
上述纳米银线-银络合物复合导电墨水,所述稳定剂为沸点150~280℃的有机溶剂,选自松油醇、2-苯氧基乙醇、丙三醇、辛二硫醇或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54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