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精准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5129.5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3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玮;方成;周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刘孟斌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精准 预测 胃癌 患者 预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精准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系统主要依据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协会(UICC/AJCC)制定的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系统,此分期系统基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将肿瘤的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情况(N)及是否具有远处转移(M)三个基本特征进行整合,以评价肿瘤的进展程度,首次于上世纪40-50年代由法国科学家Pierre Denoix提出,并于1977年由AJCC整理形成了第一版的TNM分期。随后每隔数年,AJCC会基于前一版分期并结合最新的临床信息进行改良和更新。时至2017年初,第八版TNM分期系统现已问世。对于恶性实体肿瘤(包括胃癌),此系统是现有评价肿瘤患者肿瘤进展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基石和金标准。
然而,该系统亦存在相应的缺陷及劣势。首先,随着人类对恶性肿瘤认识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临床病理(包括基因)参数已被证实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而TNM分期系统仅纳入T、N、M三个最基本的临床参数,因此其预测精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该系统是基于大宗肿瘤人群的回顾性资料进行分析并加以聚类而获得,以评价同一类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指导治疗,并非是针对单一肿瘤个体的预测系统,众所周知肿瘤患者的生物学特性千差万别,因此针对单个肿瘤患者的个体化预测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虽然中国为胃癌大国,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新发病例的40-50%,然现有的胃癌TNM分期系统所采纳的用于分析的人群中中国胃癌患者甚少(仅约占4%),因此现行的TNM分期系统是否适用于中国胃癌人群的预测尤未可知。
目前,美国、韩国、日本先后发表了基于以上三国胃癌人群的大样本、个体化精确预测的方法(即Nomogram法,亦称诺模图、列线图),预测精度68%-80%不等(均显著高于TNM分期),所采纳临床病理参数亦不同。然基于中国胃癌人群的大样本、个体化、精确预测的胃癌预后模型尚未见大宗报道。
由于人种、生物学特性、分期及治疗模式的不同,上述基于其他国家的胃癌Nomogram预测模型的纳入参数及预测精度均有所不同。如美国胃癌以近端胃癌、进展期胃癌、D0/1淋巴结清扫手术为主要特点,而日韩以远端胃癌、早期胃癌、D2淋巴结清扫手术为主要特点,且上述三国人群中女性胃癌患者预后均显著优于男性患者。而中国胃癌人群以远端胃癌、进展期胃癌、D2淋巴结清扫手术为主,而女性胃癌患者预后并不优于男性患者。
因此,建立基于中国胃癌人群的个体化精准预测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预后评估系统主要依据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协会(UICC/AJCC)制定的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系统,而胃癌患者的术后治疗均依赖于该系统。然而,多数文献报道该系统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约60-70%,且此评估系统为基于胃癌人群的群体预测,而非个体化预测。本发明基于国内多中心、大样本的胃癌人群(共计6753例)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中国胃癌人群的生物学特性,并结合中国胃癌人群主流手术方式,通过甄选适合中国胃癌人群的临床病理特点,建立基于中国胃癌人群的个体化、精准预后预测模型,并采用外部验证法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精准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系统,以利于指导胃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评估。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精准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系统,包括:
数据输入模块,用于将胃癌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脉管癌栓、Lauren分型、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率的检测结果输入模型计算模块;
模型计算模块,包括3年生存概率模型、5年生存概率模型、10年生存概率模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3年生存概率模型用于根据胃癌患者points得分数值以及3年生存概率模型计算胃癌患者3年生存概率,所述3年生存概率模型包括3年生存概率公式,3年生存概率公式:3年生存概率=2.3e-07*points3-0.000142141*points2+0.0225317*points-0.1650423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51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