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3307.0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章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敏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4 | 分类号: | B29C70/44;B29L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力 发电 叶片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藏量巨大,全球风能资源总量约为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藏量巨大,全球风能资源总量约为2.74×109 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 兆瓦。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风能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2009 年全球风力发电新增31%,共增加37500兆瓦新装机容量,全球总装机容量达到157900 兆瓦的新高峰。截至2009 年底,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5800 兆瓦。据《全球风能展望2010》预测,中国国内的风电装机容量在2020 年将达到现在的十倍。毫无疑问,未来中国风电发展的前景看好。国家发改委现已明确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因此我国风电设备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蓬勃发展。
作为风电叶片的材料,随着其叶片的大型化,其叶片的强度逐渐不能适应现有风力发电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制备方法,本申请制成的叶片重量轻,强度高,抗疲劳性强度高,在使用和制备的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设计软件建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模型,并通过建立的模型完成模具设计;
S2、根据模具的轮廓结构制作支撑钢架和风叶轮廓板,将风叶轮廓板固定连接在支撑钢架上;
S3、在模具的模腔中铺放好设计好的增强材料预成型体,并在模具底部铺设绝热层,在绝热层表面铺设加热层;
S4、采用注射设备将低粘度注射树脂注入闭合膜腔,通过模具周围的排气系统调节树脂在模腔中的流动方向;
S5、通过加热层使得树脂在浸润模腔中的纤维后,进行加热固化。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加热层上还设有导热材料和加热管线,加热管线铺设在导热材料中。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4中所述树脂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排气系统为设于模具顶部和设于模具尾部的排气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成的叶片重量轻,强度高,抗疲劳性强度高,在使用和制备的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制备方法,请参阅附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设计软件建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模型,并通过建立的模型完成模具设计;
S2、根据模具的轮廓结构制作支撑钢架和风叶轮廓板,将风叶轮廓板固定连接在支撑钢架上;
S3、在模具的模腔中铺放好设计好的增强材料预成型体,并在模具底部铺设绝热层,在绝热层表面铺设加热层;
S4、采用注射设备将低粘度注射树脂注入闭合膜腔,通过模具周围的排气系统调节树脂在模腔中的流动方向;
S5、通过加热层使得树脂在浸润模腔中的纤维后,进行加热固化。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加热层上还设有导热材料和加热管线,加热管线铺设在导热材料中。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4中所述树脂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排气系统为设于模具顶部和设于模具尾部的排气阀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敏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敏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33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