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且耐微波的陶瓷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7043.8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7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庄锦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德化县华泰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6 | 分类号: | C04B33/16;C04B33/13;C04B33/24;C04B33/10;C04B41/89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陈铄 |
地址: | 362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微波 陶瓷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抗菌且耐微波的陶瓷及其制作工艺,属于陶瓷产品技术领域。该抗菌且耐微波的陶瓷,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广西镁质粘土21‑27份、煅烧石英12‑18份、硼酸铝硅盐7‑12份、钾长石10‑19份、氧化锌6‑10份、煅烧滑石1‑4份、分散剂0.5‑1份、二氧化钛2‑4份、甲壳质1‑5份。该陶瓷具有抗菌的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高达99%以上;同时耐微波,可用于微波加热且不产生有害物质;该制作工艺通过先煅烧原料再一次烧成,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又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且耐微波的陶瓷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选择餐具,因陶瓷器皿相对于玻璃或是塑料器皿造型多样、细腻光滑、色彩明丽且便于清洗,是绝大多数家庭购买时的首选。
既然作为餐具,具有抗菌功能必不可少,传统的以银系抗菌陶瓷和钛系抗菌陶瓷最为常见使用,银系杀菌效果非常好,但是缺点在于:银离子应用在陶瓷上如果高温烧制时,釉面就会变色造成釉面不雅,如银离子分量不足,杀菌效果不理想,还有在高温烧制时银离子会挥发,造成控菌效果不佳;钛系抗菌陶瓷的烧制工艺也较难控制。
另外,现在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也很普遍,因此作为餐具的陶瓷要耐微波,同时要注意陶瓷表面上的彩釉有可能成为健康杀手。彩釉中的铅、汞、镭、镉等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元素,要防止微波加热时这些有害物质溶出,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否则时间一长会引起慢性中毒。
故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抗菌且耐微波的陶瓷及其制作工艺,使其经受微波加热的同时不会溶出有害物质,保证使用安全,且相对传统的工艺更加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抗菌且耐微波的陶瓷及其制作工艺,该陶瓷具有抗菌的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高达98%以上;同时耐微波,可用于微波加热且不产生有害物质;该制作工艺通过先煅烧原料再一次烧成,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又节能环保。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菌且耐微波的陶瓷,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广西镁质粘土21-27份、煅烧石英12-18份、硼酸铝硅盐7-12份、钾长石10-19份、氧化锌6-10份、煅烧滑石1-4份、分散剂0.5-1份、二氧化钛2-4份、甲壳质1-5份。
以上所述的一种抗菌且耐微波的陶瓷,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广西镁质粘土24份、煅烧石英15份、硼酸铝硅盐10份、钾长石16份、氧化锌8份、煅烧滑石2.5份、分散剂0.7份、二氧化钛3份、甲壳质3.5份。
以上所述的一种抗菌且耐微波的陶瓷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甲壳质进行脱乙酰处理;
2)按照质量配比进行配料,并加入清水,然后放入球磨机研磨,以泥浆细度通过800目筛为标准进行筛选;
3)进行磁选,去除泥浆原料中所含的铁杂质;
4)对上步所得泥浆进行压滤,然后成型装坯;
5)在坯体表面画上颜料,再在颜料外面施加一层透明釉;
6)最后在1140℃-1250℃的氧化焰中一次烧成。
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进行压滤后泥浆的含水率为20%-23%。
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烧成温度为11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本发明的陶瓷配方中加入甲壳质,其脱乙酰后丰富的氨基呈现出来,具有抗菌以及净化空气的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高达99%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德化县华泰陶瓷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德化县华泰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70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