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人-车-路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3806.1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7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许楠;王嘉伟;初亮;杨志华;郭建华;郭崇;赵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3822 | 分类号: | H04B1/3822;H04L29/08;H04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周明飞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交通 信息 交互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人‑车‑路信息交互系统,包括:路侧装置,其安装于路侧,其与外部云端服务器连接;车载装置,其设置于车内,其与所述路侧装置之间通过紫蜂协议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其与车载车身诊断系统连接;手机辅助装置,其通过紫蜂协议与所述车载装置无线连接;手机通信终端,其通过蓝牙与手机辅助装置和车载装置进行无线连接。本发明所述的信息交互系统,采用紫蜂‑蓝牙通信协议,可以长距离传输,并且不受有无蜂窝移动网络信号的限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人‑车‑路信息交互方法,通过确定路侧装置向车载装置发送信息的频率λ和车载装置向路侧装置发送信息的频率k,使得信息交互实时,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车-路通信基础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人-车-路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路通信装置主要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其通过为路侧信息(主要为交通标志或信号灯)配备一个ID和能够广播其ID的射频识别发射器,由车辆上的RFID阅读器提醒驾驶员相应的路侧信息从而实现将路侧信息传输到车辆的过程。此种方式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由于无源RFID无线通信协议的传输距离受限太严重,一般不超过20米,驾驶员很难在如此短的距离内接受交通信息并做出相应反应。又例如:有源RFID装置的寿命受电池容量和寿命的制约,且成本较高,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其应用。采用RFID通信方案,势必要在车辆内部放置RFID阅读器,这将占用车内空间,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另外,在互联网汽车和手机-汽车远程交互通信方面,现在已有通过LTE蜂窝移动网络实现车载信息服务的技术,目前一些智能汽车例如上汽荣威RX5可以通过车联网方式,实现在车辆和手机都联入LTE蜂窝移动网络时通过手机来操作汽车实现车辆操控和查看车辆基本信息的目的,此种方式的缺陷在于在某些例如地下停车场等无LTE蜂窝移动网络信号的场景下,该种方式极易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人-车-路信息交互系统,采用紫蜂-蓝牙通信协议,可以长距离传输,并且不受有无蜂窝移动网络信号的限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人-车-路信息交互方法,通过确定路侧装置向车载装置发送信息的频率和车载装置向路侧装置发送信息的频率,使得信息交互实时高效。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人-车-路信息交互系统,包括:
路侧装置,其安装于路侧,其与外部云端服务器连接;
车载装置,其设置于车内,其与所述路侧装置之间通过紫蜂协议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其与车载车身诊断系统连接;
手机辅助装置,其通过紫蜂协议与所述车载装置无线连接;
手机通信终端,其通过蓝牙与手机辅助装置和车载装置进行无线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路侧装置包括:
路侧Arduino板,其与所述外部云端服务器连接;
第一转接板,其插接于所述路侧Arduino板上;
路侧XBee模块,其与所述第一转接板连接,用于接收信息存并储于所述路侧Arduino板中。
优选的是,所述车载装置包括:
车载Arduino板,其与所述车载车身诊断系统连接;
第二转接板,其插接于所述车载Arduino板上;
车载XBee模块,其插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板上,用于接收信息存并储于所述车载Arduino板中,其与所述路侧XBee模块之间通过紫蜂协议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3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装平面款式绘图用人台模板尺
- 下一篇:服装设计用撑布支架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