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TRP方法制备PVDF两亲性聚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2121.5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0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华;王超;林欧凯;段建清;钟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59/08 | 分类号: | C08F259/08;C08F226/10;C08F4/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trp 方法 制备 pvdf 两亲性 聚合物 | ||
一种基于ATRP方法制备PVDF两亲性聚合物的方法,属于两亲性聚合物制备领域。所述方法如下:配制PVDF溶液;加入叔胺类物质BDMA或DMP‑30;加入CuCl;加入NVP;加热反应;产物脱泡冷却至室温,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对产物进行提纯。本发明以叔胺类物质BDMA和DMP‑30为配体,N上均连有供电子基,因此N的电负性较强,配位效果好,作为配体与CuCl形成配合物,应用到ATRP方法制备PVDF两亲性聚合物,达到反应活性可控的目的。BDMA和DMP‑30,相对而言制备比较简便、价格低廉,作为ATRP的配体效果好,适用于工业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两亲性聚合物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TRP方法制备PVDF两亲性聚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氟材料如聚偏氟乙烯(PVDF)其结构中C-F键的键能较高,使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以及成膜性能,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PVDF较高的键能也使其表现为强疏水性,进而导致PVDF材料在水介质应用过程中容易吸附蛋白质和有机物质等,从而对材料造成污染,影响材料本身良好性能的发挥,降低PVDF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PVDF材料的亲水改性是十分必要的。目前,PVDF 材料的改性主要集中在成品的表面改性,其本体并未得到亲水改性。而对PVDF原材料进行改性,可从根本上改善PVDF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提高其与溶剂的相容性,其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因其对接枝反应的可控性以及PVDF 上的二级氟原子可直接作为大分子引发剂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PVDF材料的改性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PVDF亲水性、抗污染性、与溶剂的相容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TRP方法制备PVDF两亲性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分别以叔胺类物质N,N-二甲基苄胺(BDMA)、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为配体,氯化亚铜(CuCl)为催化剂,NVP为接枝单体,通过ATRP方法制备主链疏水、侧链亲水的PVDF两亲性聚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ATRP方法制备PVDF两亲性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以NMP为溶剂配置质量分数为1-25%的PVDF溶液,N2保护下,水浴加热到25-80℃并机械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按一定比例加入叔胺类物质,使叔胺类物质占PVDF的质量分数为3-20%,N2保护下搅拌5-20分钟,使溶液混合均匀;
步骤三:室温下将一定比例的CuCl加入到步骤二得到的溶液中,使添加的CuCl占PVDF的质量分数为0.5-10%,N2保护下搅拌5-20分钟,使溶液混合均匀;
步骤四:室温下将一定比例的NVP加入到步骤三的溶液中,使PVDF:NVP的质量比为1:10-10:1,N2保护下搅拌10-40分钟,使溶液混合均匀;
步骤五:在N2保护与机械搅拌下,将步骤四的溶液加热到60-100℃使NVP通过ATRP方法接枝到PVDF上,反应2-24小时;
步骤六:将步骤五的产物PVDF-g-PVP脱泡冷却至室温,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用水对产物进行提纯。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分别以叔胺类物质BDMA和DMP-30为配体, N上均连有供电子基,因此N的电负性较强,配位效果好,作为配体与CuCl形成配合物,应用到ATRP方法制备PVDF两亲性聚合物,达到反应活性可控的目的。
基于ATRP方法以叔胺类物质BDMA和DMP-30为配体的PVDF两亲性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使得改性的PVDF材料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2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