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β射线探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42011.0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3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娜;任文省;袁登鹏;高博;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00 | 分类号: | G01T1/00;G01T1/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9 | 代理人: | 王育信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射线 探测 装置 | ||
1.一种新型β射线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辐射信号转化为光学信号并收集该光学信号后输出的β射线探测探头(1)、输入端与所述射线探测探头(1)输出端连接用于将β射线探测探头(1)输出的光学信号进行远程传输的抗辐照远程传输光纤(2)、与所述抗辐照远程传输光纤(2)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抗辐照远程传输光纤(2)传输过来的光学信号放大并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输出的光电倍增管(3)、与所述光电倍增管(3)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光电倍增管(3)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放大整形后输出的前置放大整形电路(4)、以及与所述前置放大整形电路(4)输出端连接用于对前置放大整形电路(4)输出的信号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和显示的PC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β射线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β射线探测探头(1)包括用于将辐射信号转化为光学信号并收集该光学信号后输出的β射线辐射发光层(6)、以及分别与所述β射线辐射发光层(6)输出端和所述抗辐照远程传输光纤(2)输入端连接的全反射光纤耦合器(7),所述全反射光纤耦合器(7)将所述β射线辐射发光层(6)输出端的光学信号耦合成平行光输入至所述抗辐照远程传输光纤(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β射线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β射线辐射发光层(6)包括用于将β射线辐射信号转化为光学信号的闪烁体薄膜(8)、覆盖于所述闪烁体薄膜(8)上方由低折射率薄膜构成的反射层(9)、以及覆盖于所述闪烁体薄膜(8)下方由高折射率材料制成的出光层(10),所述出光层(10)的出光面与所述全反射光纤耦合器(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β射线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9)为低折射率薄膜,所述低折射率薄膜为30nm厚金属铝薄膜或30nm厚金属银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β射线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层(10)为散射层,所述散射层由高折射率物质以质量分数比为1-10∶100的比例混入硅树脂中制成,所述高折射率物质为直径为0.6mm的ZrO2小球或直径为6μm的磷光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β射线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层(10)为带微透镜阵列的高折射率衬底层,所述高折射率衬底层的出光面设成两个以上半球形微透镜体,并且所有所述微透镜体呈阵列分布,以缩小高折射率衬底层-空气的界面角度,让小于全反射临界角的入射光比例增加,以降低高折射率衬底层到空气的全反射比例,从而提高出光效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β射线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倍增管(3)为多道光电倍增管,所述β射线探测探头(1)的数量有两个以上并且不多于所述多道光电倍增管的道数,所述抗辐照远程传输光纤(2)的数量与所述β射线探测探头(1)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每根所述抗辐照远程传输光纤(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多道光电倍增管的一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20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