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结构工艺过焊孔的封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39421.X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8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宋立新;宋峥嵘;徐善辉;贺龙威;陈广宁;李强;王永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3/00 | 分类号: | B23K33/00;B23K3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结构 工艺 封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结构工艺过焊孔的封堵方法。属于海洋石油、船舶及建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对于海洋工程、船舶及其它钢结构建造装配时,为了避免焊缝交叉或者实现双面焊接,需要在主次强结构焊缝交叉处和难易实现双面焊接的位置开设大量的工艺过焊孔。在构件装配完成后,需要对大量的工艺过焊孔进行封堵。
现有的封堵方法是采用密封焊直接填堵过焊孔。但是,由于过焊孔尺寸较小,因此,极易产生未熔合、未焊透及表面裂缝等焊接缺陷,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隐患。由于海洋工程、船舶及其它大型钢结构建造均为高危、高风险工程项目,必须确保主次结构的每个连接环节安全可靠。因此,急需一种安全高效的工艺过焊孔的封堵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钢结构工艺过焊孔的封堵方法,其通过在过焊孔预制阶段开设45度坡口,采用熔敷金属的焊接工艺,从远离坡口的边缘向开设坡口的边缘进行填充封堵,解决了直接密封焊所产生的大量焊接缺陷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大过焊孔封堵的焊接角度,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可达性;而且,利于减小焊接内应力,提升了钢结构产品的质量,避免了钢结构安全生产的隐患。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钢结构工艺过焊孔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⑴准备工作:在钢结构建造装配时,对结构装配焊缝进行双面焊接或者背部清根焊接;⑵焊接时,必须在需要装配的钢结构构件上开设数个过焊孔;
第二步:在开设钢结构构件的过焊孔时,需要在过焊孔的边缘处开设45度的单边坡口;
第三步:在结构装配焊缝焊接完成后,对过焊孔进行封堵;封堵时,从远离单边坡口的边缘向开设单边坡口边缘过焊孔焊接顺序进行封堵焊接。
所述单边坡口的角度选择范围在:30度到70度之间。
所述过焊孔为半径15到30mm的孔,孔心位于结构装配焊缝的根部;较大尺寸过焊孔的背面设置有陶瓷衬垫。
所述过焊孔焊接顺序要遵循从远离坡口边缘向坡口边缘的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通过在过焊孔预制阶段开设45度坡口,采用熔敷金属的焊接工艺,从远离坡口的边缘向开设坡口的边缘进行填充封堵,解决了直接密封焊所产生的大量焊接缺陷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大过焊孔封堵的焊接角度,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可达性;而且,利于减小焊接内应力,提升了钢结构产品的质量,避免了钢结构安全生产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焊接顺序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结构装配焊缝、2.过焊孔、3.单边坡口、4.过焊孔焊接顺序、5.陶瓷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⑴准备工作:在钢结构建造装配时,需要对大量的结构装配焊缝1进行双面焊接或者背部清根焊接;⑵焊接时,必须在需要装配的钢结构构件上开设数个过焊孔2;
第二步:在开设钢结构构件的过焊孔2时,需要在过焊孔2的边缘处开设45度的单边坡口3;
第三步:在结构装配焊缝1焊接完成后,采用熔敷金属的焊接工艺对过焊孔2进行封堵;封堵时,从远离单边坡口3的边缘向开设单边坡口3边缘过焊孔焊接顺序4进行封堵焊接;同时,针对尺寸较大过焊孔背面可增加陶瓷衬垫5。
上述单边坡口3的角度可根据焊接可达性进行选择,一般范围在30度到70度之间。
上述过焊孔2的大小一般为半径15到30mm的孔,孔心位于结构装配焊缝1的根部;针对尺寸较大过焊孔背面可增加陶瓷衬垫5。
上述过焊孔焊接顺序4要遵循从远离坡口边缘向坡口边缘的方向。
使用时,首先要在装配构件预制时,就开设好过焊孔2及过焊孔的单边坡口3,然后,再进行装配组对焊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94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爆容器盖体组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拖焊技术的无铅焊锡丝